基层干部出镜宣传“出圈” 别让流量成唯一评价标准

黔南日报 2025年05月08日

  黔南融媒评论员

  “五一”期间,全国各地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宣传自家旅游。其中基层干部“花式”宣传的短视频在网络走红,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从四川绵阳秀水镇党委书记带领干部在油菜花田跳魔性舞蹈到贵州铜仁石阡驻村书记在茶园里别着茶叶说改编电影台词,还有各地村支书拍“被驴踢”宣传农产品……这些视频播放量动辄破百万,不少地方借此收获超高人气,游客数量猛增。

  短视频时代,基层干部宣传乡村,是顺势而为,值得点赞。以往,许多乡村“藏在深山人未识”,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现在,基层干部放下身段、主动作为,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力,把身边的美景、美食和特色产品展示出去,既能提升知名度,又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不过,在一片叫好声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方面,跟风模仿现象严重,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当所有油菜花田都“长满”村支书,游客难免审美疲劳。另一方面,部分宣传视频没有经过策划,简单粗糙的拍摄和表演也不免让人觉得有些不雅。

  更要警惕的是,当“搞怪”成为标配,甚至出现刻意低俗化吸引流量的倾向,就容易让基层干部的创新滑向形式主义。毕竟,关注和热闹只是一时的,如何在吸引大众目光后真正让乡村“长红”,才是关键。

  基层干部宣传家乡、宣传乡村,不能只图一时热闹,更要注重实质内涵。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深挖本地的文化内涵,避免千篇一律的“尬演”和“哗众取宠”。在宣传形式上,也要结合地方特色,用群众观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打造个性化的宣传方案。同时,还要注重提升旅游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让游客来了能留得住、玩得好,把流量真正转化为“留量”。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基层干部作为本地的代言人,肩负着重要责任。希望他们能在尊重历史、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提升旅游品质,让本地的文旅产业在时代的浪潮中行稳致远,真正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