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县摆所社区:迈上经济快速发展轨道

黔南日报 2025年05月08日

  长顺县摆所镇摆所社区有22个村民组(含移民小区),常住人口970多户4030余人,年平均气温适宜,全年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摆所河流经摆所社区,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和水利发展提供了便利,有耕地面积2140亩,其中水田约1270亩,旱地约870亩。

  1950年建立摆所乡、坪上大队,1961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村。2007年与坪上村合并为摆所村,2014年正式建立摆所社区。

  摆所社区以布依族为主,同时也有苗族、汉族等民族居住,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增添了活力。

  摆所社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积极发展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努力提高城镇化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近年来,摆所社区大力发展经济,促进村民、村财政双增收,以“农民增收,村财增收”为目标,结合实际,调整结构,发挥优势,大力引导村民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实现了村级经济的较快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全村先后成立1个专业生产合作社、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使村民增添了新身份,既是农民,又是股东,从而形成全村农业经济健康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为全村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和农民可支配的经济收入增加创造出一种新模式,闯出了一条新路径。

  近年来,全社区多方筹集资金,巩固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民办实事,完成了基本农田灌溉、生产生活用电等多项工程,有效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路网建设项目,完成道路水泥硬化16公里、河道治理18公里,广电网络实现全覆盖,实现了组通水泥路、组通通信网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力度,为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提升村民的物质生活和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2024年,摆所社区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514.03元。

  摆所社区农作物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红薯等为主。

  1874年10月,摆所桥修建工程正式动工。桥身整体采用打好的石墎子和石灰拌桐油来做,大桥总长16米,桥高6米,桥孔3个,历时8个月,于1875年6月竣工。摆所大桥的建成,极大方便了沿河两岸村民出行,促进寨子之间沟通交流。为了庆祝这一喜事,大家决定从当年(农历)六月六日起,定下了赶摆所“六月桥”的规定。(“六月六”正好也是当地布依族的民族节日)

  此后,每年“六月六日”,大家便会前往“赶桥”,当天,父母会为自家的孩子制作一套新衣服,尽量为儿女们买喜欢吃的和玩的,街上十分热闹。

  摆所社区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仪式歌是在迎宾送客、过节贺喜等仪式中所唱的歌谣;瘩歌因歌词属于绕口令形式,唱的时候容易口齿不清,十分容易“打疙瘩”,所以又把它称为“结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