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花儿开

黔南日报 2025年05月08日

  廖毅

  接连几天阴冷之后,老天爷那张多变的脸终于放晴。早上收到郑周君的邀请:“院子里的蔷薇开花了,有空来坐坐?”

  他是纪实文学《心有所往》一书里写过的人物,贵州的大山里长大的孩子。自小就在路边摆茶摊赚学费,大学开始带着同学做小生意,后来成了好几家公司的负责人。前几年他主要在浙江发展,我还曾去过他在杭州的家,没想到这么快就转战上海了。

  按导航找到位于上海嘉定区新河边上的大众春盛苑别墅区,铁门虚掩着,轻轻一推就开了。整面院墙爬满了蔷薇花,红的白的叠在一起,叶子上的露水还没干,在太阳底下亮晶晶的。风吹过来,花瓣跟着晃,像是朝人点头。

  一位中年男士迎出来,“你是来找郑总的吧,他在里面!”

  径直走向别墅后院,里面别有洞天。露天阳台,如毯的草坪,疏密有致的绿植,探头探脑的孔雀,潺潺的流水……我像走进了贾府的“大观园”。

  郑周君脚上穿着双长筒靴,身着雨披出现在眼前。他的额角挂着汗珠,手里的毛刷还滴着天青色的油漆,身后的大缸立在水池边上,蒸腾的热气裹着新漆的清香。这与我认识的文质彬彬的郑周君判若两人,分明是个手艺娴熟的油漆师傅嘛!

  “进屋坐,我刚好忙完。”他摘掉手套,擦了擦汗,说道。

  客厅里摆放着一套古朴的茶具,墙上挂着几幅书法作品,桌上的花瓶里插着几枝刚剪下的蔷薇,整个房间散发着雅致的气息。“先喝杯茶吧,这是我从贵州老家带来的绿茶。”郑周君边说边熟练地泡茶,沸水冲入紫砂壶,茶香四溢。

  透过落地窗,可以看到庭院里的蔷薇花墙。他端起茶杯,目光投向窗外,“我特别喜欢蔷薇花,你看,它们攀援着围墙生长,虽然枝条上有刺,但开出的花却那么美。”

  话头转到小时候卖茶的事,九岁卖茶水的经历,是郑周君经商的起点。那个在山道上提着茶壶吆喝的少年,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有如此大的转变。“那时候卖茶水,一杯一毛钱,一天能赚几块钱,就觉得很满足了。”他的眼神里带着回忆,“后来上了大学,把一帮和我一样贫困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卖辅导书、袜子,做各种兼职,其实和小时候卖茶水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靠双手挣钱。”

  说起搬来上海的原因,郑周君放下茶杯:“这边机会多,压力也大。我们搞期货投资,经常连着熬夜改方案。”他后脖颈晒黑的皮肤和花墙上的老藤缠在一起,映照出一道别样的风景。“但慢慢适应了,就像蔷薇找到了攀附的支点,开始肆意生长。”

  他留我吃午饭,说要品尝现钓的鱼。结果我们在河边干站了一个钟头,鱼竿半点动静都没有。我即兴编了一首打油诗调侃:“翠影环池映暖阳,佳肴佐酒意悠长。握竿静守清波上,迟迟不见鱼入筐。”他笑起来:“这鱼也太精明了,就是不上钩。不过不用担心,早市买了两条鱼,在厨房养着呢。”

  不光有鱼,来自重庆的阿姨听说我是郑周君的老乡,和她也算是“半个老乡”,专门做了几道适合我们口味的菜肴,还挺正宗的。

  一起就餐的除了郑周君和我,还有早上把我迎进来的那位中年男士,还有两位年轻人。他介绍,中年男士是位研究责任动力学的教授,也是他公司的股东之一。平时他们多有交流,教授的丰富学识和积极心态,让他很受教益。两位年轻人则是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是公司业务的重要操盘手。“现在做事求稳,宁肯少赚,不能赔本。”他说,尽管大环境不好,但自开业以来,还没亏过。

  吃完饭沿着庭院散步,那满院的蔷薇花,在阳光下开得无比绚烂。“你看这花,开得这么热闹,其实每一朵花背后都有无数的汗水和坚持。”郑周君伸手轻轻抚摸着蔷薇的花瓣,有感而发:“就像我的人生,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到浙江、上海,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每一步都很充实。”

  我站在蔷薇花墙下,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明白为什么郑周君会喜欢蔷薇。它们不仅美丽,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攀援向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时光在蔷薇的花香中悄然流逝。告辞时,郑周君送我到门口,花墙被晒得蔫了几朵,但更多花苞正在冒头。我想起他刷漆时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些蔷薇很像他的人生——从石头缝里钻出来,顶着太阳往上爬,浑身是刺却开得毫无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