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丽 都匀市融媒体中心 文勇
记者走进96岁抗战老兵郝敬章的家里,清晨的阳光透过老式玻璃窗,在磨得发亮的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郝老坐在沙发上,腰杆挺直。他的家中简朴而整洁,墙上挂着的发黄老照片,记录着从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到贵州红色革命老区的不平凡人生旅程。见到记者,他热情相迎。
当记者提及“抗战”二字时,郝老的双眼骤然亮了起来,“1945年,年仅16岁的我成了县大队一名通讯员……”
郝老的声音沉稳有力,将时光带回了八十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从沦陷区到解放区
1929年,郝敬章出生于山东成武县一个贫苦农家。少年时代正值烽火岁月,目睹山河破碎的他,很早就立下了抗日救国的志向。“鬼子进村扫荡,抢粮食,烧房子,随意杀人,惨不忍睹,家乡沦陷。”郝老缓缓道来,“那时候我还小,但一心想着保家卫国。”
“当年我偷偷从后门溜出去,报名参加了抗战。家里人都不知道我去做什么,一直为我担心。但现在想来,我不后悔。”1945年,郝敬章在家乡参加抗日工作,承担着传递情报的重任。
在那个特殊年代,为防止情报落入敌手,许多重要信息都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且没有通讯设备,没有交通工具,为了安全时常只能夜晚执行任务。
“上级交代任务时,我会一字一句重复很多遍。”郝敬章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紧张的时刻,部队调动指令、敌军布防情况、物资运送路线……他说,每个字都至关重要,他必须全神贯注,一个字都不能错。
一次送情报的任务,成为郝敬章终生难忘的经历。那天,夜色如墨,他和同行的战友走在泥泞的田埂上,既要防滑倒,又要听四周的动静,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突然,途中遇到日军扫荡,机枪扫射、炮弹轰炸,战友不幸被炮弹炸飞,现场十分惨烈。“枪林炮弹不长眼,我就眼睁睁看着战友在我面前牺牲,但我还是强忍着泪水和恐惧坚持把信送到了目的地。”老人的声音哽咽着,泪水湿了眼眶。
还有一次战斗中,郝敬章和战友一起去执行任务时遭遇不测,一位战友被敌人俘虏后拒不投降,被敌人杀害。大家都误以为是郝敬章同志牺牲了,队伍里弥漫着巨大的悲痛。结果几天后,郝敬章活生生地出现在食堂,领导见到他时惊得目瞪口呆,“当时领导就抓着我的手说:‘小郝,我们都以为你牺牲了,心里难受得很,还特地给你弄了口上好的棺材。’”
1945年12月,郝敬章正式成为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的一名战士。
从成都平原挺进世界屋脊
谈话间,郝老的手轻轻抚过相册里一张泛黄的照片,那上面是一个穿着宽大军装的男孩,面容里还带着稚嫩,但眼神里已经有了战士的坚毅。“这是1949年照的照片,我20岁。”老人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照片中的男孩。
从沦陷区的抗日战争到大西南的解放战争,再到和平建设年代,郝敬章始终坚守岗位,1948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奋斗。
1949年12月,郝敬章所在部队解放成都,1950年3月,部队就在乐山召开进军西藏、解放西藏誓师大会,发出“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决完成进藏任务,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的豪迈誓言。
于是,郝敬章随部队全凭一双脚徒步走进雪域高原西藏拉萨,一边艰难开凿道路,一边还要时刻警惕、清剿土匪。每个人背上都负着超过一百斤的粮食和武器,重压之下,几乎直不起腰。在严重的高原反应中咬牙坚持,夜里睡在雪窝之中更是家常便饭。条件之艰苦,远超想象。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同年9月,解放军把五星红旗插到世界屋脊上。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1958年4月,郝敬章响应国家号召,从成都军区干校转业到贵州福泉乡下,从仓库保管员干起。
从此,这位山东汉子在黔南大地扎下根来,辗转福泉粮食、信用社、林业等系统,干了24个春秋。
“一开始是真不习惯,但我告诉自己,这也是在为祖国建设出力。”郝老兵说,最困难的是语言不通,“起初下乡工作,老百姓说话我都听不懂,只能靠着比划和微笑。”
在林业站工作时,他常常徒步几十里山路指导村民植树造林。“那时候年轻,背着树苗上山下坡都不觉得累。”老人笑着说,有一次为了抢救一批树苗,他冒着大雨连夜转移,结果自己也病倒了。
“但是值得啊。”望着窗外福泉市郁郁葱葱的山林,老人的眼中满是欣慰,“现在这些树林里,说不定还有我当年种下的树呢。”
赓续红色血脉薪火相传
离休后的郝敬章并没有安享晚年,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福泉的公益事业,积极发挥余热。直到2015年,他一直是福泉市“五老宣讲团”成员,经常为中小学生、干部职工宣讲革命故事。
无数次与子弹擦肩而过,郝老谈起往事,总不禁感慨万千。他说,当年在战场上,做梦也不敢想象自己能活到今天。如今回望来路,他深深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实在来之不易。每一寸和平的土地,都浸润着无数先驱和革命烈士的鲜血与生命。
每当生活越来越好,郝老却总会想起那些再也未能归来的战友。他们中的许多人,年轻的面庞永远定格在战火之中,甚至连名字都未曾留下。
生活上,郝敬章是一位艰苦朴素的老人。
周末的午后,郝老的家里总是格外热闹。儿女孙辈都会来看望他们,四世同堂的欢声笑语充满了这个简朴的家。
郝老的儿子郝良平告诉记者,老人经常给后辈们讲抗战故事,教育他们要珍惜粮食。受郝老影响,家族中已有2人参军入伍。
“爷爷总说那时无论多危险,自己的枪里永远会留一颗子弹,那是留给自己的,万一被抓住就自杀,绝不可能当俘虏……”在孙子郝以杰心里,爷爷是他心中崇拜的英雄,他一直有个当兵梦。
胸前10多枚勋章纪念章熠熠生辉,其中有“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70、80周年纪念章,无声诉说着一段段峥嵘往事。整个采访过程中,郝老反复提及、语重心长地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是忘记祖国;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