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熊西蒙) 金秋时节,都匀市平浪镇文峰村昔日的荒坡焕发新生,连绵的南瓜藤蔓如绿海般铺展,叶片掩映下,圆润饱满的金色南瓜缀满田间,在秋阳照耀下熠熠生辉。这片充满希望的景象,正是平浪镇文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首次推行规模化南瓜种植的成果,在这110亩丘陵地上,一幅灿烂的金色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田间地头,20多名村民正忙碌地采收。他们手持机械夹,利落地夹断南瓜藤,将几十个南瓜堆成一垄,犹如在金绿交错中垒起一座座小山。山地拖拉机在其间灵活穿梭,车厢一一接过刚摘下的南瓜,实现了从田间到卡车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
“我们特意将土地集中连片,方便机械化作业。”正在操作山地拖拉机的村民宋祖元介绍,“传统方式运南瓜费时费力,现在通过前期整合地块、后期机械协助,4名工人不到10分钟就能收完300多公斤南瓜,一小时运送近两吨,日运输量可达10吨左右。”这种现代化的作业方式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显著提高了采收效率。
在文峰村火壤组的南瓜主产区,村民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形成了“田地——拖拉机——卡车”的高效采收流水线。每一个环节都流畅有序,大家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汗水在阳光下闪烁,与金黄的南瓜共同绘出一幅动人的丰收图景。
平浪镇文峰村负责人一边帮忙装车一边介绍:“今年我们初步尝试南瓜种植,平均亩产约1500公斤,部分地块甚至达3000公斤,总产值近10万元,并带动当地20余名村民实现年均增收3000余元。明年我们将继续提升南瓜品质与产量,在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村民提供长期就近就业的机会。”
如今,以文峰村、甲壤村为试点,平浪镇正通过“村党组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创新模式,将曾经的撂荒地变为“致富田”。这一机制不仅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推动了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发展,更显著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而持久的发展支撑。
金色的南瓜承载着农户的希望,满载的卡车穿梭于山地之间,传递出平浪镇共同致富的美好愿景与坚实脚步。在这片焕发新生的土地上,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集体的账本厚了,起伏的丘陵间翻涌着金色的瓜浪,乡村振兴的壮美长卷正在青山沃野间徐徐展开。
图为村民正在搬运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