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册三公路文化园一角
韦志胜
在平塘县国道G552线公路边的沙坪垭口山崖绝壁上,有两块摩崖石刻静默矗立,虽风雨侵蚀了岩石,却未曾磨灭镌刻其上的34个字。它们像是一把钥匙,仿佛诉说着20世纪50年代那段火热的筑路岁月……
1956年,交通部决定对册三公路进行勘察设计和建设。该条公路西起贵州册亨县,东至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全长700余公里。而作为册三公路关键性“咽喉工程”的沙坪垭口路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要在这几乎90度的山崖上凿出一条路,堪比登天还难。
曾参加册三公路建设的平塘公路管理段退休职工黄通明回忆,那时条件极其艰苦,公路沿线到处是筑路工人,有些是从“两路”建设下来的,他们个个不怕苦、不怕累,不管天干下雨,白天施工,夜晚加班,硬是在3个月的时间修出一条挂壁公路。
条件愈差,筑路工人的热情愈高涨,这种誓把天堑变通途的意志和决心是后辈传承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光阴荏苒,60多年过去了,都匀公路管理局以册三公路历史为源头,注重摩崖石刻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培育行业文化价值观,有效探索打造“册三公路文化”品牌新标杆。
“我们注重挖掘、传承和弘扬‘册三公路文化’,进一步完善册三公路文化园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编纂《册三公路发展史》,创作了微电影、行业歌曲、MV视频及文创作品等,并在中央、省(部)级多家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都匀公路管理局宣教科负责人说。
如今,册三公路早已被赋予了新的文化符号。2020年都匀公路管理局从册三公路的历史中淬炼出“意志坚定、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甘当路石、服务人民”文化品牌理念,之后设计了品牌标识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商标注册,“册三公路文化”品牌还荣膺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先锋品牌”。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使全局干部职工的精气神得到了提振,路况指标逐年提升,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双丰收。
都匀公路管理局负责人说:“我们一直坚持党建、业务和文化深度融合,在“册三公路文化”这个基础上,还培育打造了‘扛起大道上青天’党建品牌和15个党建载体,并形成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文化品牌矩阵,有效地夯实了单位精神文化软实力。其实,打造‘册三文化’只是一个起点,今后,我们将以‘重原创、增自信、强凝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行业与地方文化共同发力,继续传承和讲好册三公路故事,充分凝聚广大职工参与度,做好品牌效应的良性循环,让公路文化不断落地生花,使其成为行业精神动力的又一新源泉。”
历史照亮征程,奋斗永无止境。如今传承的不仅是册三公路历史,更是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文化基因,它将成为公路人血脉中永不褪色的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