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

快处机制高效破解务工人员讨薪难题

黔南日报 2025年10月14日

  群众送锦旗致谢

  本报讯(李朝睿  陈剑)近日,在惠水县综治中心服务大厅,务工人员龙某某双手接过3675元被拖欠工资,将一面印着“倾心为民解忧,真心为民办事”的锦旗郑重递到工作人员手中,以表谢意。这温情一幕的背后,是惠水县综治中心以“党建引领、部门协同、服务前置”为导向,深耕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自2025年6月实体化运行以来,该中心已为务工人员追回工资165.8万元,化解各类纠纷102件。

  快速响应,“135工作法”架起维权快车道。“务工人员工讨薪无小事,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必须第一时间响应处置。”惠水县综治中心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工作核心。针对龙某某等务工人员工资被拖欠、子女学费无着的紧急情况,该中心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机制,联动惠水县人社局、法院、司法局、住建局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开辟“绿色通道”高效处置。

  这种高效源于中心创新推行的“135工作法”,即1天内受理对接、3天内组织调解、5天内启动联动处置,实现务工人员讨薪诉求“即接即办、快办快结”。“以前讨薪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在中心就能一站式解决,省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刚办完手续的务工人员王师傅深有感触。通过将服务前置,惠水县综治中心把维权窗口直接设在群众需要的地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多元协同,“三调联动”织密治理防护网。单一部门发力难,协同作战效能高,惠水县综治中心深度整合诉讼服务中心、劳动监察、仲裁等核心资源,充分发挥“三调联动”机制作用,融合人民调解的温情、行政调解的权威与司法调解的刚性,构建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纠纷化解模式。

  在处理某建筑项目12名务工人员集体讨薪案时,中心调解员先以拉家常方式疏导情绪,人社部门核查工资数额,住建部门约谈施工企业,法院同步提供法律支持,仅用4天就促成双方达成支付协议。这种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模式,有效防范了矛盾升级风险,使全县越级访与群体访分别下降42%、60%。

  实体运行,“一站式平台”成为矛盾终点站。走进惠水县综治中心服务大厅,诉讼服务、劳动监察、法律援助等窗口一字排开,群众诉求可在此实现“一窗受理、分类处置”。自实体化运行以来,惠水县综治中心已化解劳动人事争议46件、经济金融纠纷21件、山林土地水利纠纷12件,还妥善处理了房屋物业、消费服务等各类民生诉求。

  这一成效得益于中心构建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治理格局,依托县、镇、村三级综治服务体系,惠水县综治中心整合875人的专业化网格队伍,将6984个基层服务单元串联成网,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同时,借助省综治和网格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受理——研判——分派——处置——反馈”线上闭环管理,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对公平正义的生动诠释;每一次成功的调解,都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惠水县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机制创新,完善“智慧大脑”建设,提升服务精准度,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为建设平安惠水、和谐惠水注入更坚实的治理力量,让“群众诉求不出中心、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目标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