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

“三轮驱动”跑出强村富民“加速度”

黔南日报 2025年09月22日

  本报讯 (何瑶) 近年来,独山县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与民族文化特色,通过筑牢战斗堡垒、建强村级队伍、激活产业动能等措施,驱动乡村振兴“红色引擎”,走出一条具有独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筑牢战斗堡垒,提升组织引领力。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分类制定正、负面清单,明确7项正面情形和25项负面情形,为评定基层党组织等次提供依据。采取“县镇联动、层层把关”的方式,由县领导带队下沉到镇(街道)开展调研摸底,县委组织部结合班子运行情况调研对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进行排队;镇(街道)班子成员带队到村(社区)进行摸排,结合村(社区)“两委”班子年度考核、“擂台比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等结果,按比例评定先进、中间、后进党组织。目前已评定镇级先进、后进党组织各1个,村级先进党组织9个、后进党组织13个。采取分级负责方式对后进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后进村(社区)党组织制定整顿提升方案,绘制整顿作战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实行整改到位一个、验收销号一个,确保整顿任务落地见效。同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典型培育力度,并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组织整体提质增效。

  建强村级队伍,提升队伍战斗力。实施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开设全日制大专学历提升班,引导85名村(社区)干部参与学习,同时制定分级分类培训计划,组织85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448名其他“两委”干部参加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择优选派15名村干部赴省内外先进村(社区)跟岗锻炼,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本领。针对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在全县85个村(社区)开展警示教育,以2021年换届以来的身边典型案例为教材,由包村镇领导逐村宣讲,敲响纪律警钟。着眼2026年村“两委”换届,围绕“六个步骤”高质量储备148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并通过集中培训、跟岗实践、学历提升等培养模式,帮助后备力量补短板、强本领,同时建立“成熟使用、接续培育、动态调整”管理机制,对能力突出者及时启用,目前累计选拔8名担任党组织书记、17名进入“两委”班子,通过公益性岗位、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方式聘用81名到村工作。

  激活产业动能,提升发展驱动力。持续深化“组织带动、书记带领、党员带头”的“三带”做法,构建县统筹规划、镇精准指导、村(社区)具体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立足县域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广多元产业发展模式,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谋划产业项目,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打造形成影山茶叶、海花草等乡土特色品牌,并采取“专家下乡授课+农技干部蹲点指导”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促进产业增效、农户增收。其中,影山镇依托茶青交易市场,构建“都匀毛尖+特色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体系,带动2000余户茶农户均增收1万元,有效提升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健全利益分配和人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村干部分红奖励、职业经理人薪酬激励政策,鼓励外聘职业经理人或名誉董事长打理村集体经济,引导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发展。出台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吸引120余名返乡人才、致富能人投身乡村产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