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正在管护海花草

凯酉村海花草立体种植基地
本报讯 (肖义先) 白露至,仲秋始。在都匀市平浪镇凯酉村海拔1000多米的山间,一片片海花草在立体栽培架上绿意盎然、蓬勃生长。这些饱满的藓丛如“水中翡翠”般点缀于苍翠山峦之间,不仅为群山增添生机,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草”。
作为平浪镇的特色产业,海花草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展现出重要的生态价值。这种天然苔藓植物兼具药用与实用功能,既可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又因其保水、保湿和透气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于医疗急救、食品保鲜和园艺栽培等领域。
该基地整合约1500亩闲置土地,引入天然山泉进行喷灌,并创新采用立体种植系统,为传统种植注入科技动能。种植带头人陆行杰介绍:“立体架种植能精准控制水量,实现智能化高效喷灌,既显著节水,又能让每株海花草‘喝足’水分,品质和产量都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它将种植空间‘叠’起来,1亩地的实际产出相当于4亩,大大节约了土地和成本。”
陆行杰不仅是海花草种植大户,还担任市、镇两级人大代表。他积极推行“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当地数十名留守妇女、困难群众及年龄偏大的劳动力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一位在基地务工的奶奶欣慰地说:“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便,现在农闲时就来除除草,每天有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生活更有盼头了。”
以陆行杰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在产业发展中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成为政策的宣传者、技术的推广者和群众的带动者。他们的履职实践,生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下一步,平浪镇将继续深化海花草产业链建设,推动种植技术升级和产品精深加工。人大代表也将持续凝聚群众力量,让这片“水中翡翠”点亮更多家庭的致富梦想,在黔山秀水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