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红火事业”

黔南日报 2025年09月26日

  杨忠山

  山间的微光尚弱,晨雾轻笼,长顺县摆所镇翁拉村的山路上已亮起一束车灯。

  凌晨5点,种植户杨胜明驾驶面包车,碾过露水未干的碎石路,赶往20公里外的村寨接采收辣椒的工人。“路窄不平,来回得1个小时。得早点接人,才能多摘些辣椒。”杨胜明说道。

  这位常年奔波在乡村一线的种植户,已坚守十余年。从最初50亩辣椒起步,逐步扩展到150亩。他始终怀着一个信念:要为家乡“蹚”出一条“辣椒路”,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阳光渐渐铺满翁拉村的400余亩辣椒地,20余名工人弯腰采摘、搬运、分拣。不一会儿,红艳艳的辣椒便堆满竹筐。

  正在分拣辣椒的郭春艳说:“家里要带孙子,出不了远门。在这儿干活,既能挣点零花钱,又能顾着家。”

  这样的“家门口就业”,是杨胜明带动乡亲就业增收的一个缩影。周边村寨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大多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像郭春艳这样“想挣钱又走不开”的村民不在少数。

  如今,杨胜明的坚持不仅让150亩辣椒地成为留守老人的“就业岗”,还带动周边13户农户加入辣椒种植。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大家跟着杨胜明一起钻研增产技术,一起探索鲜椒销售渠道。

  “从种辣椒到现在5个多月,有活我就来,一天能挣100多元,够补贴家用了。”务工群众梁睦莲一边忙活一边说。

  今年跟着杨胜明种辣椒的梁老兴,望着自家地里挂满枝头的辣椒,喜上眉梢:“我种了50多亩。当初也没多想,觉得在外打工机会不多,就回来跟着他种辣椒了。”

  “这边的田地适合种辣椒,下一步计划联合镇、村共同打造辣椒种植基地,让更多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谈及未来,杨胜明语气坚定。

  “目前我们正逐步扩大辣椒、油菜、红菜薹、豌豆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摆所镇翁拉村党支部书记李金贵表示,“下一步将组织乡村电商助农培训,助力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

  夜幕降临,满载辣椒的货车缓缓驶向收购点。车厢里不仅载着农户们的希望,也映照着翁拉村辣椒丰收的喜悦图景。

  图为务工群众在采摘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