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蒙帮婉 徐朦 侯瑞云 岑俊霖 杨辅中
10月1日,三都水族端节与国庆佳节相逢,一场特殊的庆典正在水乡三都上演。2025年“贵州村马”全国赛马邀请赛暨第三届端节旅游季系列活动启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更是组织了130余人,携21匹草原骏马不远千里而来参加盛会。这场以“马”为媒的盛会,不仅是一场文体旅融合的盛会,更是一次以文化交融、赛事联动、区域合作谱写南北协同发展新篇,生动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彩实践。
文化交融:美美与共,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活动伊始,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便在三都街头徐徐展开。
民族文化巡游开场惊艳夺目。水族女骑手方阵一马当先,国庆护卫队与56个民族方队紧随其后,马文化方阵、非遗文化方阵和文创展示方阵,宛如一部行进中的“文化史诗”。
其中,来自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骑手与贵州本土“村马”骑手并肩而行,蒙古马的矫健与贵州马的灵动相映成趣。各方队载歌载舞,汇成欢乐洪流,市民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定格这难忘的盛典画面。
这场文化的交流远不止于街头巡游。
开幕式上,跨越南北的文化交响惊艳全场。黔南布依族、水族舞蹈与锡林郭勒盟带来的内蒙古歌曲等,同台演艺,引得台下掌声此起彼伏。
开幕式总导演罗云表示:“我们特别邀请了锡林郭勒盟多支乌兰牧骑的演员,展现北疆风采,希望以马为纽带,传递两地深情。”
场上精彩不断,场外好戏连台。蒙古包内,锡林郭勒的演员与黔南三都演员进行了一场合奏,呼麦、长调、马头琴与水族铜鼓、共同演绎,悠扬的音乐声飘扬,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千里的非遗乐器对话,绘就了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动人画卷。
阿巴嘎旗乌兰牧骑的哈斯巴特尔说:“水族的鼓特别有特色,音色太好听了……这次旅程太棒了!”
与此同时,醇香的锡林郭勒奶酪与精致的蒙古袍,与黔南的蜡染、马尾绣、都匀毛尖在非遗展示区内交相辉映,让游客在一地尽览南北风情,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与博大精深。
“这次我们带来了奶制食品、牛肉干等很多内蒙古的特产,销量非常好,特别受当地人欢迎。这次备货备少了,下次有机会我们多带点。”内蒙古参展商秀君表示,三都的酸汤火锅、米粉、铁板烧也很合她的口味,三都人民特别热情,有时间一定会再来三都。
数据显示,仅10月1日当天,三都旅游接待人数124963人次,增幅56.18%。其中,过夜游客3493人次,增幅104.27%。
赛事联动:同场竞技,激活民族体育“新动能”
随后本次活动的高潮“贵州村马”全国邀请赛燃情开赛,北疆草原骑手与三都水族骑手同场竞技。
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十几匹骏马在骑手们驾驭下飞驰奔出,北疆草原骑手身着传统服饰,策马扬鞭,在依山而建的赛道上尽显草原儿女的飒爽与豪迈。三都水族骑手则凭借对山地地形的深刻理解,展现出灵动娴熟的骑术。
南北骑手同场竞技,马蹄翻飞间扬起的不仅是尘土,更是民族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学习的鲜活气息。现场万名观众的欢呼与喝彩,共同见证了这场力与美、速度与激情完美结合的民族体育盛事。
10月2日,贵州村马首届骑射大赛拉开战幕,这是“贵州村马”IP向传统体育领域延伸的创新之举。来自新疆、内蒙古、浙江等地的20名骑手策马挽弓,在中国侯靶、原野狩猎项目中展开角逐。
作为“贵州村马”IP向传统体育领域延伸的全新尝试,大赛以“体育+文旅”为核心思路,让传统骑射文化在乡土赛场焕发新生。
大赛以“体育+文旅”为核心,让古老的骑射文化在乡土赛场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赛场选址于1700米环形专业赛马跑道,赛事设置中国侯靶、原野狩猎两大项目,分男女组展开角逐,来自锡林郭勒的苏龙噶在赛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近年来,黔南州以赛事为纽带,充分发挥“马”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采取走出去交流合作的方式,举办丰富多样的赛事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文旅产业提速发展。
黔南州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同具马产业发展优势,两地携手打造马产业合作平台前景广阔。双方以民族节庆与品牌赛事为依托,通过联合开发马文化旅游产品、联动推广精品旅游线路,有力助推两地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种以马为媒的深度协作,成功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不仅促进了南北两地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等多层面的交往交流交融,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合作共赢:南北携手,搭建区域协作“连心桥”
这场盛大的联欢,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黔南州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两地深思熟虑、战略协作的成果。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黔南州牢记嘱托,为让“贵州村马”文化持续火爆出圈,与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两地以马文化为纽带,通过赛事互动、文化交流、产业协作等方式,搭建起跨区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坚实桥梁。
今年7月,黔南州应邀参加内蒙古第二届蒙古马超级联赛,并与锡林郭勒盟正式签订了马产业和文体旅产业发展友好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形成“上半年黔南‘村马’、下半年内蒙古‘马超’友谊赛”的南北联动模式,打破了地域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国庆期间,锡林郭勒盟组织130余人的交流团队,携21匹草原骏马奔赴三都,再续前缘。双方通过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化优势互补、旅游产品共研等方式,共同做大“马”文化产业基础、做强“村马”IP文化品牌。
从锡林郭勒的辽阔草原到黔南的青山秀水,骏马已成为跨越千里的文化使者和经济纽带。
这场以“马”为媒的盛会,不仅是一次文化与体育的盛宴,更是南北两地推动旅游产业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它展现了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魅力,传递着中华大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绘就了一幅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