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则毅) 近年来,独山县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核心,围绕社区工作者队伍“选、育、管”三方面不断发力,通过夯实队伍基础、强化实地教学以及提升专业技能,着力打造一支数量足、质量优、作风好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持续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精准“选苗”,夯实队伍建设基础。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名社区工作者的配备标准,通过3期社会公开招聘,配齐配强社区工作者154人,推动队伍力量与结构同步优化。截至目前,平均每个社区新增工作力量约6名,队伍平均年龄下降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27.26%,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扎实推进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将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工作实绩突出的社区工作者纳入后备人才库动态管理,为社区工作队伍长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储备22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76名其他“两委”后备力量,选拔7名进入“两委”班子。
系统“育苗”,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开设“基层治理第一课”,针对新选聘社区工作者政策不熟、方法不活等堵点,围绕基层治理、小区管理等核心内容,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的方式,帮助快速掌握理论知识、治理方法及实用技巧,夯实工作基础。推行老带新“传帮带”,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领新成员走访摸排、采集信息、收集民意,助其熟悉流程、融入社区。此外,打造7个实训基地,组织街道领导、业务骨干、优秀社区书记等专业力量,围绕“老旧小区改造”、调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分享实战经验,帮助社区工作者高效提升业务能力。
悉心“壮苗”,提升干事创业实效。开展“横向打擂台”活动,围绕集体经济发展、“双报到”等重点工作,组织各社区亮做法、比成效,营造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开展交流学习活动5次,覆盖300余人次。依托异地跟岗锻炼的学习模式,推荐党组织书记及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跨省、州跟岗锻炼4批次10人次,有效拓宽工作视野。强化专业资格激励,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56名社区工作者给予补贴,有效弥补专业技能短板,夯实实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