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艺钫
2023年以来,瓮安县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省级确定的猴场会议会址、中央红军强渡乌江江界河战斗遗址、瓮安桐梓坡农会和游击队驻地旧址3个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为统领,深入挖掘和利用瓮安本土红色资源禀赋,系统推进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工作。
整合资源力量 建强立体化教学矩阵
深挖红色史实。汇聚组织、党校、文旅、史志馆等多方力量,深入挖掘和整理红军长征四过瓮安的历史轨迹和史实细节,聚焦革命遗址与英雄事迹,构建形成“3个省级核心点+5个县级延伸点”的现场教学布局。依托深入研究,成功申报省级红色文化研究课题1项、州级课题7项,为资源转化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优化阵地功能。依托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猴场会议会址、中央红军强渡乌江江界河战斗遗址、桐梓坡农会和游击队驻地旧址等教学点展陈布置,综合运用场景复原、史实图片、历史文物及声光电影等手段,生动再现革命历史事件,着力打造“红色瓮安”亮丽名片,提升教学吸引力与覆盖面。
构建精品线路。围绕“看有现场、听有故事、研有内容、思有感悟”的目标,以3个核心教学点为引领,拓展联动冷少农故居等县内其他教学点,规划设计5条教学路线,以满足1至4天多样化培训需求,形成了布局科学、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体系。2023年以来,累计承接中央、省、州各级现场教学110余期3000余人次,其中中央党校中青班连续两年共6期到猴场会议会址开展现场教学。
聚焦师资建设 打造专业化教学团队
建强核心骨干。从研究党史、精通红色文化的讲师中,挑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热爱党史工作的19名同志作为专职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研发和核心讲授。
广纳本土人才。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特邀冷少农烈士后代以及江界河镇、猴场镇优秀基层干部等担任兼职讲师,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强化培训提升。围绕红色资源开发优质课程,选派优秀讲师参加省内外党校及干部学院培训,并以省级教学比赛、州级好课程评选为契机,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试讲磨课、指导评课与观摩学习,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课程开发与现场授课能力。2023年以来,选派讲师参加省级培训20期,培训34人次,组织县内专兼职讲师到延安等地开展培训3期,培训120人次。
精研课程体系 打造高质量教学内容
精准设计主题。将现场教学作为锤炼党性、筑牢信仰的重要途径,基于各教学点资源特质,系统总结和提炼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找准课程切入点,确立鲜明教学主题,并灵活运用体验式、情景式、设问式等多元导入方式,变静态历史为动态教学,增强课程吸引力。
精细打磨内容。构建“团队组建、调研撰稿、集中研讨、试听试讲、反复打磨、专家评审、入库推广”的闭环课程开发模式,借力省级名师“罗凌工作室”帮带,邀请省、州党校教师现场指导评课,持续提升课程质量。截至目前,已开发党性教育课程16门,拍摄视频教学片3部。
精深讲授内涵。以“讲清史实、讲透意义、讲明启示”为主线,深化“理论+现场+研讨+感悟”教学模式,引导学员在沉浸体验中深刻感悟党的历史脉络与信仰力量。2023年以来,瓮安县党性教育课程连续3年入围贵州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决赛。
图为在冷少农故居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