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司法局

创新“三维融合”模式 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黔南日报 2025年10月14日

  本报讯(三宣)在法治建设进程中,三都水族自治县司法局创新“三维融合”普法模式,以民族文化、双语宣讲、跨域服务为抓手,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以民族文化为载体,让普法“活”起来。将法律条文改编成100余首水歌,在社区、田间以水汉双歌形式传唱,形成“一人领唱,众人和鸣”的普法氛围。借助水族“端节”“卯节”及“贵州村马”等活动,精心制作以马尾绣纹样为视觉载体的“法护村马”法治宣传手册,同步组建由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及法律明白人构成的普法工作队,在节假日和赛事期间设立法律服务站台,将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融入到赛马、对歌等民俗活动中。截至目前,通过水歌传唱、民俗普法等活动,累计覆盖群众超15万人次。

  创新双语普法模式,让普法“实”起来。针对水族人口占比67%、日常多用民族语言交流的特点,组建“一名村(居)法律顾问+一支绣娘队伍+N名法律明白人”的双语普法队伍,将三者的法律专业优势、柔情处理人情世故优势、熟悉民族语言和地区风俗习惯等优势结合起来,有效处理基层矛盾纠纷和开展普法宣传,并通过“县统筹、镇轮训、村集训”模式强化培训,提升队伍能力。今年以来,普法队伍开展宣讲100余场、覆盖6万余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20件次。

  延伸跨域服务,让普法“广”起来。与安吉县、黄埔区、常州市司法局签订协作协议,建立法律援助业务跨区域通办、矛盾纠纷跨区域联调、法律资源跨区域协作等三方面协作机制,设立驻外工作站和调解委员会,并选派通晓水语的业务骨干长期在工作站服务群众,此外,还对务工人员聚集区实施网格化管理,依托“云网格”实现精准普法,切实保障外出务工群众合法权益。自工作站成立以来,累计为4000余人次提供法律服务,挽回经济损失2900.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