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蒙帮婉
记者: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你觉得最大的异同是什么?
沈忠武:“橄榄绿”是保家卫国,“藏青蓝”是守护平安,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使命和担当!
近日,记者来到龙里县湾滩河镇,见到了要采访的主人公——湾滩河镇派出所所长沈忠武。他曾是一名军人,如今是一名扎根基层十余年的人民警察。2009年,沈忠武从部队考入政法干警,学习两年后分配至龙里县公安局基层派出所。
辗转5个派出所的丰富经历,让他对群众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坚定的信念。
“做基层工作,就要不厌其烦。”沈忠武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湾滩河镇是龙里南部的农业重镇,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下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人口超过4.4万。
面对广阔的辖区和复杂的社情,沈忠武探索出一套“宣传+调解+服务”的工作模式。通过“大走访”“警民议事会”“流动警务车”等多种方式,他和同事们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纠纷、提供援助、回应咨询,如冬日火炉般温暖人心,夯实了警民之间的信任桥梁。
“两年前,我们调解了一个同村之间的矛盾,在石头村上坝组做农活的小李挖到同村村民王大哥家的山林,双方因此发生了纠纷。”沈忠武说,此事成为当事人双方的“心头结”。“我了解这个事情后,多次上门调解,对两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在民警和村警的努力下,双方握手言和。”
湾滩河派出所的村警,也是当地的“和事佬”。“和事佬”是湾滩河派出所针对辖区群众在生产生活产生的小矛盾而推出调解方式,由派出所社区民警担任矛盾调解小组长,老辅警陈富贵担任副组长,各村德高望重的村民、老干部、警务助理加入到当地的纠纷调处工作,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和事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协助开展辖区矛盾纠纷大排查,在走访各村寨时,深挖群众矛盾纠纷点,积极收集各类线索,并统一形成台账,汇总分析,通过不断深入走访了解收集群众的困难点与薄弱点。
“之前村里有个组要修机耕道,有群众不支持,出现了阻碍施工的情况。得知消息之后,就去做群众工作,反反复复去了十来次,跟群众讲政策、讲事实、讲道理,最后群众不仅不阻止,还积极参与到机耕道的修缮中。”沈忠武说,在这个矛盾调解的过程当中,“和事佬”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仅如此,湾滩河派出所还创建了“富贵警务工作室”流动警务工作站,“富贵流动警务工作室”不仅推动调解工作下沉,还整合反诈、“四防”宣传等职能,打造出集宣传与调解于一体的警务新模式。工作室由陈富贵担任组长,联合警务助理、村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组建了一支警民联调队伍。他们甚至采取“点单式”调解模式,让群众选择自己信任的调解员,大大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
这支队伍不仅是调解员,还是普法宣传员、治安巡防员,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在智慧警务方面,派出所积极推进“农村小天网”建设,依托“雪亮工程”和社会视频资源,逐步实现重点区域、交通路段和村寨视频监控全覆盖。企业支持、群众参与,智慧乡村警务平台初具雏形,进一步织密了“派出所+技防+人防”的治安防御网。
“目前镇上已有超过2000户村民家中安装了‘监控’,因为智慧警务,破案率大大提升。去年有群众报警说摩托车被盗,我们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将摩托车找了回来。”沈忠武说,这一套“智慧平安村寨”防控系统,将视频监控覆盖面拓展到各村寨,也给村民满满的安全感,为服务群众打下坚实基础。
“老陈推荐我装了监控,在外打工也能随时看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特别安心。”村民吴大叔说。
这样的“安全感”,正是沈忠武和同事们努力的方向。
这些年来,沈忠武一直狠抓安全防范,规范社区管理防范工作。
“我们积极展开执法监督、检查,把检查的过程作为宣传法规,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促进防范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使辖区治安防范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沈忠武说,全年保持经常深入管辖单位检查指导工作,掌握辖区行业场所动态,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处置和上报,确保辖区行业场所安全稳定。
2022年4月20日,湾滩河派出所被公安厅及共青团贵州省委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2022年11月25日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2024年4月被黔南州公安局授予集体三等功……
这些荣誉,是沈忠武和同事们不断努力的成果。然而,荣誉的背后往往意味着牺牲。
因为忙碌,沈忠武一个月只能回家两三次。他对家人充满愧疚,尤其是当年因工作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只有把群众的事办好,才能对得起这身警服,对得起‘人民警察’的荣誉。”说这话时,沈忠武目光坚定,他有了更进一步的目标——“我们正在向枫桥派出所迈进!”
从军旅到警营,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回顾沈忠武的经历,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他身上,无论衣服的颜色如何变、岗位角色如何变,但他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