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政治
     
本版列表新闻
~~~——荔波县探索跨省联建人大代表联络站模式
龙里县自然资源局~~~
罗甸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独山~~~
平塘回龙村~~~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建促发展 共绘新图景
——荔波县探索跨省联建人大代表联络站模式

  荔波县融媒体中心   蒙莎莎

  贵州荔波县与广西南丹县、环江县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三县同处黔桂交界地带,山水相连、习俗相通,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互助关系。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2023年以来,荔波县创新性地与南丹、环江两县共同建立了3个黔桂跨省(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分别是荔波瑶山——南丹里湖联络站、荔波黎明关——环江川山联络站、荔波佳荣——环江驯乐联络站。跨省(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明确每年围绕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文化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确定活动主题,并组织进站人大代表举行内容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近年来,依托联络站这一平台,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加强合作共赢,着力谋划发展,进一步深化两省(区)相邻县的协作交流,在旅游联动、产业联兴、基层联治、民族交流、生态联保等方面,实现工作互动、信息互通,有效促进贵州荔波与广西边界县人大工作的联动履职。

  “一座桥”的搭建:旅游发展添动力

  南丹县蛮降农耕旅游景区距离荔波县小七孔景区西大门仅1.6公里,是桂黔两区省在“十四五”期间规划重点共建的跨省文旅项目。

  景区内的高空玻璃桥,横跨南丹县芒场镇蛮降村和荔波县小七孔镇绿林村。一桥连接两地,被两地群众称为“融合发展桥”“边民连心桥”。

  高空玻璃桥的建设与发展,凝聚着两地人大的智慧与汗水。2019年7月,荔波、南丹两县举行洽谈交流会,就困难问题进行“一对一”对话分析,扫清项目推进的障碍及困难。

  小七孔镇人大代表、绿林村党支部副书记莫锐业说:“两村平时往来密切,建设高空玻璃桥是两地群众的心愿。作为人大代表,在走访中听取企业心声,积极帮助申报项目,顺利解决了景区游客安全用水、河道治理等问题。”

  2023年8月,随着贵南高铁的通车,让广西和贵州的人文交流、经济协作、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荔波、南丹两地旅游也迎来井喷式发展。“走农耕旅游路线,共同吃上旅游饭,我们充满了信心。”莫锐业说。

  “一条路”的贯通:民生福祉得提升

  在佳荣镇人大代表、坤地村村委会副主任覃叔佳的带领下,沿着坤地村洞独组的硬化路一直盘山而上约1.2公里,来到坡顶一个拐角处,覃叔佳指着脚下的一条路缝说:“这条缝的那边就是广西,这边是贵州。”这条前往广西环江县驯乐苗族乡镇北村的“民生路”,于去年刚修通,是两地人民的期盼。

  这条“民生路”的贯通,源于两地人大的协同发力。接到群众关于“断头路”的反映后,覃叔佳立即向镇人大反馈,经过两地人大多次组织实地调研和群众协商,最终确定贵州负责修建境内1.2公里,广西负责境内2公里路段。路通后,不仅方便了群众走亲访友,更带动了沿线农产品销售,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

  今年来,为进一步促进两地协同发展,荔波县人大与环江县人大共同成立九万大山区域协同发展黔桂跨省(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主要覆盖两乡镇24个行政村(社区)的4.3万余人。联络站的建设,将有效解决跨区域共性问题,促进边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块地”的共赢:产业发展活力足

  在黔桂交界处的荔波县瑶山瑶族乡和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同根同源的白裤瑶群众世代相邻而居。2023年8月,两地联合建立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区域发展搭建了平台。联络站围绕民族团结主题,健全定期联络、协商、通报工作机制,把联络站建成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标识符”。

  针对“插花地”等矛盾纠纷和“断头路”等实际困难,两地实施人大代表“联调联解”“共办共督”“双促双好”机制。贵江村百亩蔬菜示范种植基地连片租种瑶山村20亩“插花地”,年产值80万元,双方受益。在“插花地”朝沙投入资金300万元新建邻里休闲广场、乡间休闲步道、排污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两地群众的人居环境。

  联络站积极推动两地文旅融合发展,利用一年一度的跨省白裤瑶年街节、瑶年节等时机,组织开展“‘瑶’望相助·共促发展”“‘瑶’望相助·和美与共”等主题活动,两地驻站代表就白裤瑶聚居区民俗文化保护传承、文化旅游壮大发展等充分讨论、交流意见,联合提出《关于串联荔波小七孔景区与本地旅游景区,打造荔波·南丹半小时旅游经济圈的建议》等人大代表建议,得到两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动落地。

  如今,“小七孔+白裤瑶”“山水风景和民俗风情”等成为黔桂跨省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两地群众高高兴心吃上文化旅游“大锅饭”,欢欢喜喜走上乡村振兴“共富路”,共推跨省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片林”的守护:生态保护谱新篇

  在黔桂交界处,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与环江县川山镇共同守护着3.2万公顷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这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连片面积最大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为喀斯特森林及珍稀动植物。2023年11月起,两地创新建立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进一步激活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携手共护生态绿色发展,构建黔桂边界和谐稳定的发展新格局。

  “联络站成立以来,我们按照‘同一牌子、同一套人员、同一个制度’开展工作,共同举办主题活动4次,收集意见建议10条。通过主题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共同推动两地生态保护、民生热点等问题解决。同时,结合联建区域喀斯特地貌、民俗文化,组织形式多样的联谊交流活动,不断增进两地联建情谊。”黎明关水族乡人大主席、黔桂跨省联建人大代表联络站(荔波喀斯特)站长覃丹介绍。

  2024年7月,荔波县、环江县在黎明关水族乡组织召开黔桂跨省联建人大代表联络站主题活动座谈会,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反映,其中《建议加快荔河高速公路建设进度的建议》得到两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动落实。

  此外,为加快荔河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度,针对该路段的红线用地补偿问题,两地人大代表积极主动作为,联合荔河高速公路指挥部组织召开红线用地补偿争议协调会,顺利解决该问题。在两县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努力下,荔河高速公路建设得到顺利推进,广西环江段已于2024年12月通车,贵州荔波段预计2026年年初通车。

  目前,荔波县黔桂跨省(区)联建人大代表联络站进站代表有全国、省(区)、州(市)、县、乡五级代表88人。经过两年多联建工作探索,荔波人大与广西南丹、环江人大初步形成搭建联动平台、开展联动服务、推行联动督办、强化联动交流的“四联”工作机制。

  接下来,荔波县人大将进一步深化与广西南丹、环江的合作关系,深入挖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健全完善跨省区代表联络站相关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拓展跨区域人大合作的形式与平台,打造黔桂人大联合履职促进边界发展示范样板,共绘和谐发展新图景。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
   第05版:政治
   第06版:法治
   第07版:科教
   第08版:基层
联建促发展 共绘新图景
扎实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流动练兵”让城市治理活起来
“志愿服务”进大集 便民服务暖人心
党建“精细针”穿引基层治理“多元线”
黔南日报政治05联建促发展 共绘新图景 2025-07-23 2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