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文旅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桥城都匀”蝶变阔步多彩征程
  ◀剑江河上白鹭在嬉戏

  陈进云 摄

  ▲文峰公园与南沙洲公园隔水相依

  ▲重庆北碚青训队在都匀足球小镇训练

  ▲都匀毛尖春茶开采

  袁绍阳

  时代是出卷人,奋斗方为最好的解题方式。历经十年的艰苦奋斗,自2015年以来,都匀市通过在政策上的谋篇布局、在发展路径上的别具一格、在实践上的敢拼敢打,让“桥城都匀”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这蜕变,让品牌更加出圈。在都匀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匀酒”品牌枯木逢春。2021年,匀酒隔妹河生态厂区一期项目完工正式启用,匀酒年产能从500吨提升至1500吨。2022年8月启动匀酒二期项目建设,预计2025年10月底前建成投产,届时产能可提升至3500吨。

  这蜕变,让企业更加环保。在都匀市匀东镇明英村的贵州景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有点不同,传统养殖场较为刺鼻,而这里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发酵谷物香,这是益生菌饲料与牛粪协同分解产生的酸香。

  这蜕变,让城市更加美丽。分类打造CityWalk街区、书香都匀街区、影旅融合街区、三线文化街区等8个主题鲜明的文明实践特色街区,都匀目前已形成了有温度、有情怀、有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场景街区,逐步形成特色城市旅游新名片。

  十年的砥砺前行,十年的蜕变发展。2015年,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171.67亿元,到2024年,都匀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93.73亿元,乘着发展的东风,都匀市实现了华丽转身。

  十来年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都匀市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在积厚成势中锐意进取、赢得主动,从而推动了都匀高质量发展环境越来越优,支撑越来越足,实力越来越强,谱写了经济强、生态美、城市活、民安乐的多彩画卷。

  写好“人”字文章,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在都匀市小围寨街道剑西社区,居民出门步行不到15分钟,就能到社区养老服务站、学校、菜市场。“精神面貌更好了,生活越过越有滋味儿!”剑西社区居民们感到了快乐。

  而文峰街道文峰社区老年人口占比高,为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社会力量为支撑、民政部门为保障的方式,建立“银龄互助会”社会组织,以“小老人”帮助“老老人”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式开展互助活动。

  文峰社区通过利用辖区闲置资产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给老年人提供交流聚会、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场所,打造家门口的互助养老栖息站。服务站不仅有专业社工提供“银龄互助会”服务管理登记,还提供惠民政策咨询、社情民意收集、警务服务联系等社区管理服务,将社区党群服务前移,缩短群众办事路程。

  “以前看到别的社区有舞蹈室,非常羡慕,现在我们社区也开了,室内不晒还有镜子,方便多了。”舞蹈队的杨阿姨如是点赞道。

  老城“换新衣”,新城“新妆造”。2025年,都匀市加速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持续抓好基础服务设施补短提质。在补社区短板、整合闲置资产、社区阵地提质、社区基层党群活动场地建造、改造城市管网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打通了新型城镇化城市建设治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都匀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围绕城市更新、聚焦民生改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房地产、城市管理、城乡融合等方面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空间格局优化和城市品质提升。

  十年弹指一瞬,都匀斗转星移。2015年,都匀城镇化率为56.74%,而到2024年,都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则达到了71%左右。

  擦亮绿色招牌,生态都匀独具魅力 

  “最近几年,在剑江河畔看见白鹭的频率明显比往几年高了。”都匀市水务局河湖保护服务中心主任郑豪说,“水景相融的都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2024年,依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按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行排序,贵州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第一的为都匀市。

  出门见景,推窗见绿。被誉为都匀市“肺叶”的南沙洲公园是市民们喜爱的休闲场所之一,家住幸福小区的陆大爷每天都要去南沙洲公园逛逛。

  近些年,随着三江堰、南沙洲、杉木湖、青云湖等大批“城市客厅”的相继建成,“出门览景,推窗见绿”成为了都匀的标配。2023年,都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74%,绿地率达38.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23平方米/人,超出省园林城市指标要求。

  多方发力,造就都匀绿色金品质。2023年,全省首个水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基地落户都匀三江堰。“十四五”以来,都匀市国、省、州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9%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中心城市第一。

  绿色发展不舍昼夜,美丽都匀活力四射。近年来,都匀市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久久为功狠抓保护,生态优势持续彰显。杨柳街河煤矿废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入选《中国河湖年鉴》(2024)贵州省唯一案例。平浪林场成功获批全省首批“碳票”,交易笔数全省第一,林业碳票指数投保填补全省空白。都匀毛尖入选第一批“贵州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是黔南唯一。

  美了生活富群众,绘就幸福新画卷 

  早年,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马尾村因办事能力弱又缺少能人推进,集体经济薄弱。2019年,匀酒厂搬迁落户马尾村,马尾村顺势结合村级资源禀赋制定了“服务匀酒厂、丰富产业链、振兴马尾村”的发展思路。

  到2025年,马尾村高粱种植面积扩大至700亩,带动周边县市及市内乡镇种植高粱,通过高粱种植及相关业务,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70余万元。

  紧盯贵州省轻纺产业聚集区定位,都匀市构建了“政府+学校+培训基地+人力资源公司+企业”的合作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截至2025年6月,都匀轻纺产业已为周边200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技能傍身走遍天下不怕。都匀重点打造“桥城轻纺技工”“桥城家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能人才品牌。截至2025年4月,都匀共培育技能人才44748人,其中涉及都匀市主导产业的涉茶类人才901人、家政类人才8169人、轻纺类人才328人。

  都匀毛尖集团公司通过联村带农方式建立订单合作体,形成完整的原料收购、粗茶生产、精深加工、产品销售等一体化发展格局,带动1700多人返乡入园创业,带动近6万农民入园就业。

  产业兴,群众富。都匀市围绕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轻纺精准发力,实现县域全覆盖,都匀毛尖、匀酒等生态特色食品,轻纺智造、新型建材、健康医药等诸多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质升级,带动众多群众就业。

  答好民生答卷,都匀实干为笔。近年来,都匀市聚焦惠民生,“暖”的底色更加彰显。2024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534元、19833元,而在2015年,都匀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610元。

  如今,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道路上,都匀市正以昂扬的姿态、敢拼的勇气、坚定的决心奋战在各个战线,一幅饱含着美丽生态、群众笑脸、诗意栖居的现代城市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社会
   第06版:文旅
   第07版:基层
   第08版:民族花环
“桥城都匀”蝶变阔步多彩征程
小刺梨 “C味”出圈
黔南日报文旅06“桥城都匀”蝶变阔步多彩征程 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