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玉屏街道水利村位于县城北面16公里处,522G国道穿村而过,属于喀斯特地貌,四面环山,最高海拔1221.3米,最低586.66米,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7633亩,人均3.68亩。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无霜期277天,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风灾、雹灾等。水利村是以水族为主、布依族、瑶族、汉族等民族杂居的自然村寨,其中水族占71%,布依族占20%。
水利村民族文化浓郁,水族卯节(也叫东方情人节),和汉族过春节一样隆重,而水利村的卯,是水族卯节中第一批过的卯;水利大寨保留有酿酒、农耕、卯文化等传统,水家妇女擅长纺布、马尾绣,村民自发组建龙狮队、芦笙队,民间武术、钻火圈等技艺活跃,还有水书文化传承人及过阴、扫家等活态民俗,寨口参天古树与山水相映,民风淳朴,自然人文环境优美。
依托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水利村的经济发展以多元主体合作为模式,依托传统建筑群落,深挖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内核,推动创意产业、文化旅游及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当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吸纳专家意见,将村落保护纳入总体规划,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在保护核心区的同时拓展文化区,利用水族“卯节”、观音峰观音寺、玄武山景区及依山而建的特色民居等资源,凸显旅游开发价值。发展中注重专业力量辅助,除生态、住建等部门外,积极征求文旅及文创专业人士意见,划分文化拓展区、民宿接待区等,在保护水源的前提下推进开发,激活文化内涵,让传统村落与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根基。此外,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水利村针对经济基础薄弱,部分村民对文化和古建筑保护意识淡薄,民居渐损的状况,通过支部引领提升村级组织主动性,以文化软实力驱动持续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水利村注重融入景区整体开发以丰富旅游产业结构。目前村民主要依靠农作物发展,随着游客需求增多,正通过养殖及土特产产业推动经济增收,如种植无公害老品种高干黑糯米、传统红米、生态甜茶、老品种菜籽油、中药材(板蓝根),以及林下养鸡、放养黄牛等。同时,采用土地入股或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充分盘活土地资源,丰富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多元主体相互合作,只要凝聚政府、村级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和广大村民的合力,水利村定能走出一条独特且可复制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