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慧种田”时代来了!
——黔南州农科院科技助农纪实

  龙仙河

  “十四五”以来,黔南州农科院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勇担“种业振兴”使命,以“科技稻路”为引领,践行“科技为民”理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见实效”的科普助农行动,培养了一批新时代“惠种田”的能手,为传统农业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田间课堂”:零距离解惑,让科技落地生根

  实验室里的成果再好,不能下地就是“空中楼阁”。从浸种催芽、秧苗管理,到分蘖拔节、抽穗扬花,再到灌浆成熟,每至关键农时,水稻专家便背起“行囊”,奔赴黔南各县(市)的田间地头。从水稻如何选种、病虫害如何防治、农药安全选用与配比、科学高效施肥,到“稻+鱼”“稻+鸭”生态种养模式推广等,从授课讲堂到田间地头,派出省州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40余名深入一线,年均开展相关农技培训20场次以上,培训群众5000余人,有效解决实际生产问题400余个,现场发放农用物资及技术手册超65000份。专家讲得激情洋溢,农民听得津津有味,一问一答间,困扰已久的生产难题迎刃而解。这生动的“田间课堂”,彻底打通了农业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广袤田畴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真正在泥土里扎下了根。

  “云端农技”:指尖学堂,让知识精准送达

  信息闭塞曾是农技推广的“肠梗阻”。黔南州农科院农业科教中心创新思路,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农技科普,精心策划制作了一系列可视化、通俗易懂的农技科普作品。比如,《水稻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图文并茂,指导农户应对极端天气;《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要点》化繁为简,提炼增产核心秘籍;《早稻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及时预警,为防治赢得先机;《水稻返青分蘖期病虫害防治》短视频更是直观生动,演示操作一目了然。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农技交流群等渠道,精准推送相关科普内容累计100余次,浏览量破万次,不仅显著扩大了科技知识的覆盖面,更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让科学的种子在“云端”高效播撒,在指尖便捷获取。

  “示范高地”:眼见为实,让技术辐射万家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黔南州农科院粮油团队多年如一日躬耕田野,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围绕“粮油作物”做文章,探索作物高产优质“秘密”,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自主选育了超级稻“黔香优2058”、优质杂交籼稻“香早优2017”等品种,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推动“四新”技术示范与推广,以贵定盘江粮油种植基地为核心引擎开始试验示范和品种选育工作,精心布局核心示范区建设。在平塘、罗甸等5县,主推自主选育的优良水稻品种,配套应用“三增一调”(增密度、增粒数、增粒重,调优群体结构)促高产技术,总面积达400亩,预期平均亩产可达650公斤,较传统种植增幅超7%。截至目前,黔南州自主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其中“香早优2017”累计推广面积达700万亩以上。农技人员现场讲解,农户实地观摩,高产田块与普通田块形成鲜明对比。“原来这样种真能多打粮!”,农户的感叹道出了示范基地的最大价值——让科研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让高产技术“学得会、用得上”,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区域农业提质增效。

  “科技稻路”的成功实践,是深耕农业科普沃土结出的硕果,更是矢志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多年来,黔南州农科院的粮油、蔬果、茶叶、畜牧水产、中药材等各领域专家不断深入黔南各地,将复杂技术转化为农户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行动指南,帮助农户真正实现了从“经验种田”到“科学种田”的跨越,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路径。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文旅
   第07版:金融
   第08版:基层
强化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堤坝
初心如磐 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烤烟喜获丰收季 烟农“赶烤”笑开颜
水利村——融山水文脉 拓文旅新途
“慧种田”时代来了!
黔南日报要闻02“慧种田”时代来了! 2025-07-31 2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