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福泉市融媒体中心 王孟林 尹修啟) 暑假期间,福泉市第三小学的操场变身为公益课堂,十几名孩子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跑步、打篮球、学习编程和小牛顿科学实验课,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清晨的阳光洒在篮球场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打破了夏日的宁静。单手拍球、双手拍球、篮球绕障碍运球、投篮……篮球课上,老师耐心讲解技巧,孩子们认真模仿,在奔跑与协作中锻炼体能,培养团队意识。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他们脸上洋溢的活力与笑容。
学生毛子瑞开心地说:“打篮球可以锻炼身体,做小制作可以锻炼动手能力,编程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我感觉这个暑假很快乐,因为有大家的陪伴。”
编程课上,孩子们瞬间切换到“专注模式”。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通过图形化编程工具探索逻辑思维的奥秘,从简单的指令输入到完成小型动画制作,一个个小小的编程作品凝聚着他们的专注与创意,也让他们在无形中接触到前沿科技,激发他们对数字世界的好奇心。
学生熊梓霖说:“我最喜欢上编程课,上课的时候很多小朋友不会都来问我,我教他们也很开心,平常在这里上课的时候跟这些小朋友玩也挺开心的。”
而最让孩子们期待的莫过于小牛顿科学实验课。螺丝刀、导线、话筒模块、LED显示模块……这些平日里只在课本上见过的实验器材,如今成了他们探索科学的“法宝”。在老师的安全指导下,孩子们亲手开展“声控韵律灯”“能量转换装置”“触摸门铃”“自动泡泡机”等趣味实验,在观察与动手的过程中,直观感受科学原理的奇妙,在心里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学生刘一晨说:“非常喜欢这堂实验课,因为它可以锻炼我的动手能力,感觉非常有意思,非常好玩。”
篮球场上挥洒的汗水、编程课上闪烁的思维火花、实验课上绽放的科学好奇……暑期公益课堂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更传递了关爱与温暖,让孩子们学到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快乐与难忘的回忆。
教师熊高应说:“我们是教师,也是孩子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们远离手机电视,假期更多走出家门,利用这个时间锻炼身体,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我们几个家长自发组织,利用这种方式丰富孩子们假期的生活,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更加有意义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