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惠宣) 近年来,惠水县岗度镇紧盯留守未成年人教育监管难、单亲家庭未成年人情感缺失等未成年人关心关爱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探索打造26℃童心“岗”湾未成年人关爱项目。该项目聚焦体系建设、深化服务创新、紧抓关键环节、突出融合成效,以“真诚、真心、真爱、真行动”“四真”原则为指引,走出一条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村级落实的新路径,切实破解未成年人关心关爱瓶颈难题。
岗度镇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支撑,为未成年人关爱工作夯实保障基础。由镇党委统筹26℃童心“岗”湾工作,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相关部门力量,明确职责分工,构建“镇级统筹、村级主导、多方参与”工作格局,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阵地建设方面,整合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室)等资源,打造功能完备的26℃童心“岗”湾活动阵地,目前全镇12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均充分发挥功能,龙泉村、柏栗村已完成26℃童心“岗”湾2.0版本提质改造;建立困境未成年人信息库,精准掌握每名困境未成年人基本情况、监护状况、学习表现等信息,为精准关爱提供依据,同时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动态更新信息数据,确保关爱工作靶向发力。
为提升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岗度镇深化“三项服务”创新关爱方法,重点聚焦困境未成年人需求。教育支持服务中,各村因地制宜创新教育模式,龙泉村推出“七彩课堂”特色课程体系,以多彩课程满足困境未成年人多样化需求,柏栗村创新“五个一”工作机制,从教学落实、特色设计、成效比拼、资源保障到规划研究形成完整闭环,确保教育支持落地见效;心理关爱服务方面,为困境未成年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时跟踪心理状态变化,定期开展心理辅导、益智游戏、情绪绘画等疏导活动帮助未成年人释放压力、表达情感,设立“亲情视频室”方便重要节假日未成年人与外出务工父母视频通话,同时结合“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组建由村干部与志愿者构成的“代理家长”队伍,提供陪伴与情绪疏导,营造温馨成长环境;在兴趣培养服务上,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增设芦笙、山歌等课程,邀请专家、教师、民间艺人担任辅导员,让未成年人在传统文化浸润中增强认同与自信,还广泛开展体育、美术、舞蹈等兴趣活动。
岗度镇紧抓队伍、活动、资源“三个关键”环节,确保未成年人关爱工作落地有声、见行见效。队伍建设上,凝聚两支核心队伍——以村干部、驻村干部、志愿者为主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志愿服务队伍,提供“家门口”的课业辅导、成长陪伴等服务,目前全镇志愿者已达80余名。资源整合上,既向上争取资金与政策支持,对接申请县、州慈善总会专项帮扶资金为项目运行提供多元保障,又横向联动关工委、教育等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还创新引入社会资源,今年7月引进海清教育集团设立专业辅导机构,为村里未成年人提供平价住宿与学业辅导,同时盘活原中学闲置宿舍楼,为关爱工作延续性、精准性提供新支撑,力争打造全县乡村困境未成年人关爱样板。
此外,岗度镇推动未成年人关爱与基层治理、文明实践、乡村振兴“三个融合”,打造互促共进的特色亮点。与基层治理融合中,深化“小手拉大手”机制,通过关爱未成年人联结家长,形成“关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村寨”的良性循环,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与治理效能;与文明实践融合方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与道德水平,同时将26℃童心“岗”湾项目打造成全镇文明实践特色品牌,使其成为传播文明新风、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平台。
图为志愿者指导孩子们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