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9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烽火黔南
人民伟力铸就抗战丰碑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独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民在三都石板寨抗日旧址旁休憩 肖伟 摄

  军民抗战述略

  1944年11月底,日军攻陷广西的桂林和柳州以后,继续沿黔桂边境分三路向贵州境内进犯。第一路日军第13师团第104联队于11月28日攻占南丹后,越过黔桂边境继续北犯,于12月初侵占了独山县城。第二路日军第3师团第34联队,由广西思恩县社村乡于11月25日经下洞坪进攻荔波黎明关,之后北犯进占荔波县城。第三路日军第3师团第6联队于11月29日由广西宜山县进入荔波县境,相继占领了丹寨和三都县城。从1944年11月26日起至12月10日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独山、荔波、三都、丹寨等地相继沦陷,使黔南地区的5个县38个乡镇遭到了空前的浩劫。一度造成贵阳恐慌,重庆震惊。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抢,无恶不作。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战,英勇阻击日军,使日军在进入黔南后仅10天时间便仓皇逃离,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贵州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乐章。其中影响较大的战斗,在荔波主要有黎明关阻击战、洞塘阻击战、永康穿洞阻击战;在独山主要有深河桥阻击战、黑石关阻击战、矮关阻击战、甲捞河和里腊阻击战等。

  1

  黎明关阻击战

  黎明关古称南门关,位于荔波县洞塘乡板寨村南3公里处,与广西思恩县午洞社村毗邻,距荔波县城40公里。黎明关两侧为陡山悬崖,仅有一条山间小道通行,地势险要,山道崎岖,历史上曾是黔桂交通要道,素有“黔南第一关”之称。为防止日军进占黎明关,1944年11月20日,中国军队第97军196师587团1800余人在团长周国仲带领下于黎明关布防,在阵地上多处架设轻重机枪和八二迫击炮,凭险要地势阻击敌人。11月25日,日军第2联队主力在进占贵州黔南的下洞坪后,随后向黎明关发动猛烈进攻,均被中国守军奋力阻击。11月27日,日军速射炮中队(第5中队)利用迫击炮对周国仲团展开炮击,激战中,日军第8中队队长若竹秀山中尉和第5中队队长天野松义中尉相继负伤。为了尽快摆脱困境,突破阻击,日军改变战术,在正面加紧对黎明关进行猛烈攻击的同时,从侧面绕小路走洞良对周国仲团实行包围,中国守军腹背受敌,被迫突围,日军攻破黎明关。黎明关一战,日军两个中队长先后被击毙,230多人葬身于此,中国军队也伤亡惨重。

  2

  洞塘阻击战

  日军攻陷黎明关之后,立即向荔波县城方向进逼,企图直取荔波县城。沿路上周国仲团部队在板寨、波格坳、里根等坳口继续阻击日军,且战且退,一直打到洞塘乡谭家坳时,与退守洞塘的杨森部27集团军第26军丁治磐军长所率26军3000多人的后卫部队会合。丁治磐军长得知黎明关已被日军攻破,形势十分紧迫,便命令部分兵力配合周国仲团部队防守谭家坳,另一部分兵力到洞塘附近的刘家坳、蒙家坳挖战壕、建工事、筑掩体。1944年11月27日,待日军逼近谭家坳时,便受到了周国仲团兵力与丁治磐部队的猛烈阻击,经过一昼夜激战,日军攻破谭家坳,中国守军退守刘家坳。刘家坳地势陡险,日军在机关枪、大炮的掩护下,组织多次强攻,至11月30日,日军攻下刘家坳,中国守军退守蒙家坳。12月1日下午,日军加强攻势,用尽了轻重武器,多次进攻蒙家坳,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日军改变了战术,兵分两路,一路佯攻蒙家坳,一路经蒙家坳左侧丹林插入中国守军背后,对中国守军实施包围。中国守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从必洞、懒板凳、半坡退走永康乡溪竹村继续阻击日军。

  3

  穿洞阻击战

  穿洞位于荔波南面15公里处,是从广西经永康进入荔波县城的必经之路。中国守军从洞塘乡的蒙家坳败退下来后,以小股部队在永康乡拉竹继续阻击日军,丁治磐军长的后卫部队1000多人迅速退至穿洞及其洞口周围设防固守。1944年12月2日,日军第34联队队长二神力亲率第2大队进攻穿洞。日军利用1门四一式山炮、1门92毫米迫击炮、两门九四式步兵炮对穿洞的中国守军进行密集的炮火轰击,中国守军坚守穿洞,在派出小股部队出洞袭扰日军的同时,从洞口及其附近石山上,以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掷弹筒等向日军英勇还击,枪弹、炮弹、手榴弹如雨点般地落在日军阵地上。激战中,中国守军的1发迫击炮炮弹在指挥战斗的日军联队队长二神力身旁爆炸。由于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日军被阻截于穿洞,不能前进,于是日军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明右良夫带着第1大队赶来支援。见援军到来,二神力便命令明右良夫带领第1大队向左迂回经古洞、董亥、巴灰冲进荔波县城,对穿洞中国守军实施包围。12月3日,明右良夫第1大队迂回进攻,为避免腹背受敌,穿洞中国守军被迫后撤,二神力率其残部通过穿洞直驱荔波县城。12月3日下午,荔波县城沦陷。

  4

  黑石关大战

  黑石关位于贵州黔南独山与广西南丹之间,是黔桂两省交界处。1944年11月底,日军先头部队步兵、骑兵300余人从广西南丹县六寨侵入独山南端的麻尾老街,接着向下司进犯。日军入侵当日傍晚,驻守在万寿宫军械库的军政部特务二团杨梅林连长用望远镜顺着公路向南观察敌情,发现日本骑兵,马上命令士兵烧毁军械库,和排长一起带着驻守在万寿宫军械库的全排官兵迅速向黑石关撤退。11月30日晚9时,中国守军第91师第272团第3营搜索连在下司马道子附近与日军先头部队步兵、骑兵300余人遭遇,发生激战。搜索连一边还击一边向黑石关第271团阵地撤退。为避免遭到中国增援部队的阻击,小股日军换上在柳州缴获的中国棉军服,伪装成散兵或穿着便服趁夜混入难民人流中,企图以难民为挡箭牌冲关。12月1日凌晨两三点钟,日军夹杂在难民中逼近黑石关,驻守黑石关阵地的中国守军识破了日军的阴谋,便持枪喝令难民后退,强行阻断交通。但是,日军却持枪硬逼难民继续向前走,以难民为遮挡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战斗进行了1个多小时,拂晓前,日军趁乱占领黑石关。

  5

  矮关阻击战

  矮关位于黑石关至独山县城之间,为重要交通要道和军事据点。日军占领黑石关后,1944年12月1日,日军以第104联队第2大队为先遣部队进逼独山县城,气焰十分嚣张,一路上见到中国伤兵、散兵就刺死,见到难民就搜身、拉夫,烧杀掳掠奸淫,无恶不作。当日军进犯至矮关防区时,遭到了中国守军第91师第271团的迎头痛击,日军便以主力加强进攻,驻防马颈坳和上营盘山阵地的第273团立即对271团阵地前的日军实施阻击,日军被击退。当天下午,日军在上司方面的增援部队到达后,对中国守军第271团和第273团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孙元良军长命令第91师预备队第272团在美机的配合下加入战斗,在矮关至白腊坡一线与日军展开鏖战,日军攻势受挫,难以攻下防区。日军第104联队队长海福三千雄认为在白天攻击中国守军很难奏效,便令该联队第1大队从上司经大地——老阳坝——巴台一线迂回侵入独山县城。在切断独山到平塘道路的同时,又令后续的另一股日军由上司经筹洞沿铁路侵入独山县城。由于日军进攻战术的变化,加之中国守军与军部的有线电联络被切断,为防腹背受敌,于当日黄昏后便放弃矮关、白腊坡阵地向平塘转移,中国守军第273团在团长王挽危的带领下,率全团官兵和都匀炮校练习营的学员迅速抢占距独山县城城南10公里的甲捞河、里腊、蚂蝗井一带的小山头布置防线,继续阻击日军。

  6

  甲捞河和里腊阻击战

  白腊坡与甲捞河位于黑石关与独山县城之间。白腊坡距黑石关10公里,山高林密,山峦重叠,地势险峻,黔桂公路由南向北穿过。1944年12月2日晨,日军企图歼灭中国守军第91师主力,进一步加强了攻势。日军第104联队在3个山炮中队的配合下,以6门大炮的炮火向甲捞河的中国守军第273团阵地展开攻击,随之以第3大队从第2大队攻击之西面进行迂回,企图包围甲捞河。中国守军第273团和炮校练习营在美机密切配合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与日军展开了十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中国守军第273团第3营少校营长桑振宇在里腊金钟坡阵地战中被日军机枪射中,壮烈牺牲。

  甲捞河、里腊激战使日军步兵和山炮兵部队的攻击受挫,日军前进受阻。但由于日军第104联队第1大队受命迂回攻占独山县城,由黑石关以北的里旺绕过中国守军第91师白腊坡防守阵地走山路,于12月2日下午两点半攻进独山县城,中国守军第273团和炮校练习营处于被围之态势,于是分别撤往平塘和都匀。随后日军工兵第13联队沿铁路于同日晚进入独山,占领车站附近。至12月3日拂晓,日军第104联队第2大队沿黔桂公路陆续入城,至此,黔南重镇独山沦陷。

  7

  日军止步深河桥

  深河桥位于独山县城北部,距独山县城约9公里,地势十分险要,自古即为重要军事要地。1944年12月3日,日军进占独山后,企图向贵阳进发,令疯狂的日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黔南战事吃紧,贵阳告危的同时,蒋介石早已将曾经参加过卢沟桥抗战、奉命由陕南到四川整补的第29军调入黔南,阻止日军沿黔桂公路北犯。第29军先头部队第91师在师长王铁麟将军的率领下,于11月28日抵达独山。进入独山后,第91师迅速在黑石关、矮关、白腊坡和甲捞河桥边一线布防阵地,构筑工事。第91师把师指挥所设在甲捞河边,并在位于独山县城南25公里处的黑石关布防第271团1个营;在距独山县城15公里、距黑石关10公里的白腊坡、凤凰山由预备队第272团布防;在距黑石关8公里、距白腊坡2公里处的矮关附近的马蹄岩、文家坟山上为第271团和炮兵阵地,马颈坳和上营盘山为第273团阵地,两阵地交叉火力封锁住矮关垭口。12月初,日军进犯到深河桥地带,由于该桥已被炸毁,地处峡谷,加之当地民众奋起反抗,日军进犯至此已无法前行,便开始迅速回撤。中国军队和民众也自此开始组织系列反攻,不断收复失地。

  由于当时负责防守深河桥地带的中国军队为第29军部队,该部队曾为卢沟桥事变时的中国守军,因此,深河桥日军止步回撤,中国军队组织反攻,被人们与卢沟桥事变相联系,往往用“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来评价深河桥抗战的重要意义。

  民众英勇抗敌

  侵黔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激起了黔南各族民众对侵略者的反抗。日军所到之处,各地民众不畏强暴,纷纷自发组织起来结成民众武装团体,以村自卫战或人自卫战等形式与日军进行斗争。广大民众用步枪、土枪、土炮、长矛、马刀、斧头等武器,埋伏在日军行走的道路边、驻扎宿营地和重要的山隘坳口等地,采取伏击、偷袭、截杀等较为灵活的作战方式,伺机打击敌人,歼灭敌人的散兵和小股部队。广大民众奋勇抗击日军,给予侵黔日军严厉的打击,成为阻击日军入黔北犯的重要力量,充分体现出人民群众战斗的巨大威力,体现了黔南人民不畏强敌、团结御侮以及不屈不挠的抗战爱国精神。

  独山民众的抗敌斗争

  独山是黔南的重镇,抗战时期,独山为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的专员公署所在地,是黔南的政治中心。因此,日军进犯独山以及撤退出独山,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944年12月2日至3日,日军第13师团第104联队第1大队、第2大队及工兵第13联队,或迂回山路,或沿着黔桂公路、铁路线北上陆续侵入独山县城。然而,侵独日军在进逼独山的途中或占领独山之后,均遭到独山人民的英勇抵抗,入侵独山的日军到处被袭击。

  1944年12月3日,在独山县城东,里州寨30多名青年趁夜持枪摸入日军驻地,缴获日军装有药品和罐头的马包10余个。同日荒田和长坡的民众伏击了日军到小坡水碾的抢粮队,击毙日军数人。在城北中奎乡,一小队日军炮兵到中奎乡者棉设防,四处抢劫,掳掠财物,杀猪抢粮,在被当地多名青年用土炮轰击后,敌兵心惊胆战,弃马而逃。1944年12月2日,迂回山路的日军第104联队第1大队的一小股日军从独山甲地乡(大地)侵入羊凤乡小寨,在开枪打村民的猪时,遭到埋伏在山上的村民袭击,日军慌忙从寨子里逃走。当天上午,日军第104联队第2大队的一个中队从小寨迂回接近石板寨,当地民众得知日军前来扰寨的消息后,埋伏在地势险要的播尧山口,迎头痛击日军,当即打死日军两人。

  黎家寨坐落于独山城郊火焰山旁的营盘坡下,日军紧逼独山时,黎家寨的村民带着第74军撤退时没有被烧毁的40多支步枪和164箱子弹躲到狗爬岩山洞中,他们利用这些武器组成自卫武装,守洞护寨。1944年12月2日,日军步兵第104联队第2大队先遣队经瓮坑快要进入营盘坡下时被村民发现,村民们一边通知洞里的自卫队员带枪出洞袭击,一边提枪先冲下狗爬岩山洞,开枪向日军射击。日军遭到突然袭击,于是强占拉波改和营盘坡山头,居高临下,从正面和侧面向村民还击,同时用隐藏在公路旁拉打里树林里的四门迫击炮对着狗爬岩山洞方向连发炮弹,洞口被炮火封锁住,洞内的10多名自卫队员无法出洞助战。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村民们毫不退缩仍然坚持与日军作战,给予日军严重的打击。日军受此一击,不敢急速前进,面对民众三三两两地组织起来的反抗,既不敢远离大队,也不敢离开大路,一路担惊受怕。

  麻尾地处贵州、广西两省区结合部,是贵州最南端的一个乡镇,与广西南丹六寨镇紧紧相连。1944年11月30日,日军侵入麻尾,一股日军驻扎在黔桂公路边上的村寨。之后有3名日军顺河而下,来到纳落寨抢粮。当时纳落全寨的男女老幼都躲避在寨后的拉布仰洞,见到这3名日军进了寨子,村民们便在洞里商量如何杀敌,当时全寨只有青年农民何仕贤有一支码炮(装独子的土枪)。看见日军气焰十分嚣张的样子,何仕贤主动走出山洞,埋伏在拉抹麦田角。等到日军一走近,何仕贤利用有利地形机智勇敢地用码炮先后打死两名日军,剩下的那名日军慌忙沿原路回逃,何仕贤把缴获敌人的两支步枪拿回山洞。

  位于独山县上道乡的打屯寨后山密林中有个朝天山洞,洞口周围地形垂直而陡峭,要爬上洞口或从洞口下来都极为困难。日军来犯之时,当地村民都躲在朝天洞中,并派人轮流守着洞口。1944年12月3日,日军攻打朝天洞,1名日军小心翼翼地扒着悬岩准备下到洞内。守洞的吴培文一枪就把这名日军打死,日军的尸体从悬岩上掉了下来,见状其余的日军便不敢靠近洞口,只好远远地向洞内扔了两颗手榴弹,而此时村民早巳从后洞撤走。

  坐落于上道乡麻银坡下的麻银寨共有30多户人家,寨里组织有自卫队。12月4日,20多名日军到麻银村抢劫,遭到自卫团本部、上道乡自卫队及维寨自卫队60余人的打击。从12月4日深夜至5日凌晨5时许,经过数小时的激战,终将日军击退。在这次战斗中,击毙日军7人,夺回被抢物资。

  当得知日军要到麻银寨抢粮,护寨的徐大年、石文国等10多名自卫队队员提前埋伏在寨口的4棵大枫香树下。当日军走到射程之内时,全部队员一齐开火,日军仓促还击后狼狈逃走。此次战斗虽有两名队员腿部负伤,但保护了全寨的安全。当日军撤退到黔桂边界的麻广寨时,也被埋伏在竹林里的自卫队队员开枪射击,击毙日军1名,其余日军弃尸逃跑,民众缴获1支步枪。

  上道乡弄济寨是一个有80多户人家的大寨。村民在得知日军要入侵独山时,便自发成立了自卫武装组织,备有步枪和码炮(装独子的土枪)。12月4日晨,10多名日军窜到弄济寨抢劫,新媳妇蒙年妹父女被抓走。在寨后守洞的30多名自卫队队员闻讯赶去营救。日军撤离时在半路上遭村民黎老常的埋伏,被击毙1人,其余日军逃跑。在这次战斗中,自卫队队员蒙锡成、蒙永连等9人牺牲。

  尧棒乡的朱石寨火车站是从广西沿黔桂铁路到独山的必经之地。1944年12月1日深夜,日军约有100人、战马四五匹,从麻尾沿铁路而上,侵入尧棒乡朱石寨火车站,疯狂地向站区射击、投掷手榴弹,然后进入站房和工区,捣毁设备,窃取职工大量财物,纵火焚毁站房和工区职工宿舍数十间。就在日军大队人马离开朱石寨火车站前往麻道时,家住三棒街对门坡一向胆大的青年盛龙华独自一人,扛着一支“马克沁”半自动步枪(本地人叫“格早笼”),从陇里向朱石寨火车站走来,当他走到扳道房时,看见一个当兵的蹲在火堆旁,边烤火边狼吞虎咽地吃着东西,于是警惕起来,马上绕过扳道房找地方隐蔽起来,端着枪对着此人大声吼道:“干什么的?缴枪投降!”这人听到突如其来的吼声,十分恐惧,窜出扳道房向吼声方向盲目地连开两枪。盛龙华由于隐蔽得好而且作好了准备,借着火光举枪瞄准,扣动扳机连发5发子弹,将其击倒在地后上前仔细一看,这是一名日军。盛龙华二话不说,迅速将这名日军的三八式马盖子步枪和50余发子弹缴获。

  1944年12月2日,一小股日军由麻尾沿铁路侵占弓久大桥,驻扎在峰阳乡弓久寨。与弓久寨相距不远的拉赖寨驻有由营长吴开成带领下从广西沿小路撤退的中国军队两个连。连长刘某摸清敌情后,在民众的协助下,趁日军深夜酣睡之机,占领铁路两边高地,用机枪封锁寨口,然后摸入寨中,用手榴弹猛炸熟睡的日军。日军仓皇应战,竟互相射击,死伤多人。

  1944年12月3日晨,在尧梭乡,年仅30岁的山王庙村民王时有由于自己的房子被烧毁,无草喂藏在山洞中的牛,到同寨没有被烧毁的一户人家讨要谷草。刚一跨进这家大门,便碰到日军第104联队第2大队1名落伍士兵在堂屋火塘边打盹。这名日军被王时有的脚步声惊醒,顺手拿起枪向王时有刺来。王时有眼明手快,双手将敌人的枪紧紧抓住,用力一拉,敌人没有王时有的力气大,只好一只手拉住枪带,一只手抓住刺刀。王时有再用力一拉,便把枪带扯断。这名日军见枪被王时有夺走,慌忙逃跑。王时有自知此处不可久留,急忙将缴获的三八式步枪拿到僻静处,打开枪膛一看,里面没有子弹,便返回原屋,将敌人堆放在那里的1箱子弹迅速扛走,顺手还拿了日军写有“日军大队,千人随我”的一面三角旗。

  三都民众的抗敌斗争

  日军侵犯黔南,三都县城曾多次被日军侵占。日军在三都县境前后骚扰12天,遭受蹂躏的乡村共计94个,屠杀无辜民众80余人,烧毁房屋1200余间,掳走和烧毁粮食20万公斤,宰杀耕牛、肥猪、鸡鸭等家禽家畜无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面对日军的侵略和暴行,三都各族民众纷纷组织起来,进行了系列英勇的抗敌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民众与日军交战20余次,消灭日军130余人,缴获小炮1门、机枪2挺、三八式步枪180余支、骡马17匹,还有其他军用品多件。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主要有九阡的石板寨伏击战、三洞乡抗敌斗争和尧麓乡抗敌战斗等。

  九阡石板寨地处十里长坡到九阡的交通要道,因寨子四周被青石板砌成的石头墙包围而得名。1944年11月28日傍晚,日军翻过十里长坡进犯石板寨,当地50多名青壮年自发组织起来组成自卫队,用三四十条步枪、土枪及土炮、刀矛等武器抗击日军侵略。石板寨自卫队被分成5个战斗小组,其中1个小组作为预备队,4个小组分别把守4个寨门。自卫队队员们以寨墙作屏障与日军激战,战斗一直坚持到夜幕降临。日军遭到强烈的抵抗后,认为遇上了中国正规军,由于天色已晚,日军不敢贸然进攻,便组织撤退。次日清晨,日军调来几门迫击炮架在十里长坡垭口上,对着石板寨连续炮轰,寨墙被炸出缺口,同时,日军又集中火力向寨内猛射,在强大的火力攻击下,石板寨自卫队撤到后山。日军冲进寨子,大肆抢掠财物,放火烧毁房屋60栋、谷仓80个。面对疯狂的敌人,石板寨民众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展开游击活动,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分散潜伏在寨子周边险峻的关隘路口,分组分段专门袭击零星掉队的日军。据程昭星的《“黔南事变”中贵州黔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抗敌斗争》统计:“仅三都九阡人民就活捉敌军5人,其中有排长1名,击毙日兵近百人,夺获机枪1挺,小炮1门,三八式步枪117支;北方骡马3匹,日本山地马13匹,防毒面具97套,子弹几十箱,还有太阳旗、军用地图等各种军用物资。”

  1944年12月1日,日军由九阡向三都三洞乡进犯,进犯三洞乡的板厘、兰领、采丛、板南、板干、板合、板龙等寨子,焚烧房屋,抢杀耕牛,作恶多端,这些行为让当地村民无比愤怒。当地部分青年联合起来组织自卫武装,寻找时机对入侵三洞乡的日军进行不断袭击。在三洞乡的采丛寨,当地村民埋伏在寨子边,趁日军个别活动时,开枪打死了日军士兵。在板南寨,一股日军在北犯途中,遇到当地民众的自卫抵抗,无法从板南寨通过,只好退到板干寨。板干寨的村民们听到日军就要进寨子,便都积极准备抗击日军。在板干寨,日军见寨外有个石洞,又听到洞内有狗叫,知道洞内肯定藏着人和牲畜等,就想进洞抢掠。有村民端着鸟枪守在洞口,等日军一走近洞口,就开枪把日军打死,其余的日军见状,急忙分散开来向洞内开枪射击。日军不知洞内的详细情况,不敢莽撞冲进洞里,过了一会只好离开。

  杨柳关是由新阳通往三洞的必经要地,地处两座陡峭的高山之间,周围林深草茂,怪石林立,是伏击日军的理想隘口。当日军沿此路线进犯时,周围的民众纷纷组织起来对日军部队进行伏击。1944年12月1日,当驻扎在板厘等村寨的日军准备爬过杨柳关向前进犯时,埋伏在关口的民众自卫队使用猎枪、步枪、土炮等袭击日军,击毙日军6人。次日,另一股日军爬到杨柳关半坡时,又遭到了民众自卫队的伏击,打死日军3人。日军退回田坝,架起迫击炮和机枪,向杨柳关两侧山上的民众自卫队狂轰猛射。由于火力太猛,加之民众自卫队经过两天的战斗弹药缺乏,于是主动撤出了战斗。杨柳关经两次伏击,共毙日军9人,缴获步枪7支、子弹200发。

  1944年12月1日2日,三洞乡水更寨的民众埋伏在三洞、中和交界的低育、姑碰等山坡上,用鸟枪、猎枪和缴获日军的步枪袭击日军。虽然日军武器精良,但不熟悉地形,遭到伏击后,一边还击一边往中和方向慌乱窜逃。12月3日,日军的前锋小队途经三洞乡水更寨时,掳抢民众财物,并开枪打死了当地1名少数民族妇女,激起广大民众的极大愤恨,当晚就有部分民众摸进日军驻地进行偷袭,杀死日军1人,夺得“武运长久”军旗1面、步枪1支、战马1匹。水更寨民众在低育、姑碰等地抗击日军,使日军损失惨重。在低育击毙日军5人,在姑碰击毙日军8人,在中和乡八猫击毙日军1人,先后共打死敌军14名,缴获步枪12支、子弹390发。水更寨民众的抗战斗争,在贵州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1944年11月29日,日军从九阡、三洞、水龙等地向三都县城方向进犯,途中对尧麓乡的旷家店、中乐、营上、姑罗、新寨、白家寨、姑封、岔河口、牛场等地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共烧毁民房28户84间,抢走耕牛100多头,宰杀肥猪50多头,村民损失粮食5万多公斤,家禽不计其数,有6人被拉去做民夫。日军的侵略暴行激起了当地民众抗敌自卫的决心,各地民众纷纷组织起来,组成民间武装力量团结御侮。尧麓乡的营上、中乐、坝桥、姑罗、白家寨、新寨、姑封等村寨的各族民众,自行组织起以15人为骨干的抗日自卫队截杀日军。12月6日清晨,自卫队埋伏于营上坡,一股60余人的日军从三合出发,向水龙、九阡撤退,当途经营上坡时,自卫队尾随日军并发起了进攻,一直追击敌人约10里远,到水龙坡前,敌人迎面又遭到水龙民团的阻击,陷于腹背挨打的境地。抗日自卫队和民团与日军激战2个多小时,击毙日军1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1支、子弹1箱、战马1匹,打死战马2匹。之后,在日军进犯的路途中,自卫队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多次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

  荔波民众的抗敌斗争

  1944年底日军分三路向贵州黔南进犯,其中有两路经过荔波。11月25日,日军一路由广西思恩县午洞社村进攻荔波黎明关,然后经过谭家坳、刘家坳、蒙家坳等地,于12月3日分两路进犯荔波县城,12月4日起分两路退回板寨和永康驻扎,12月10日全部退出黔南荔波境内。另一路日军于12月29日由广西宜山攻入荔波佳荣,再进犯到九阡等地,然后再经三都县城侵犯入丹寨和都匀县境的明英乡。由荔波佳荣经三都县城窜入丹寨和都匀县境的明英乡的日军,是日军进犯黔境最深入的一支部队。12月5日由丹寨撤退至三都县城,12月6日分两路撤回广西。日军进犯荔波、丹寨等地,以及从荔波、丹寨等地撤退,到处都激起了民众的反抗。

  十里长坡地处荔波佳荣与三都九阡交界,是从佳荣乡到九阡的唯一通道。其地形十分险要,半山坡上一条羊肠小路沿着悬岩陡壁盘山而过,小路底下便是百丈深谷。1944年11月28日下午,日军第6联队官兵疲惫不堪地行进至佳荣边境与九阡水族地区接界的十里长坡时,即受到潘文高等100多名水族和布依族农民组成的“农民联军”的猛烈伏击。潘文高曾在国军中当过排长,参加过对日作战多次,后因负伤退伍还乡。他深知日军残暴无道,探闻日军犯境,便串联九阡数村青壮年农民,组织“农民联军”保卫家乡。11月27日他派人探知日军已从广西宜北县进犯邻乡佳荣时,即率领“农民联军”至十里长坡筑工事、设路障、安滚木、擂石于路旁高岩上,人员埋伏于森林、草水之中,居高临下、踞险伏击。这路日军28日大摇大摆地沿十里长坡崎岖的险路向九阡爬山而来。严阵以待的“农民联军”在潘文高等的指挥下,等日军进入“农民联军”布置好的伏击圈后,潘文高一声令下,顿时十里长坡险路旁和关卡上的滚木、擂石砸向日军,一排排复仇的枪弹射向日军。霎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杀声响成一片,震撼山谷。十里长坡土石飞扬,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日军突遭袭击,以为遇上了中国正规军,立即下令后退,经过辨认,方知是农民自卫队伍。故日军改变战术,返回来时用大炮机枪掩护硬冲上坡。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太阳已偏西,日军越来越多,炮火越打越猛,“农民联军”寡不敌众,便掩护撤退。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30余人,伤20余人。“农民联军”成员潘烂中弹阵亡,3人受伤,其余人员撤出十里长坡,返回九阡各自村寨防守。

  1944年12月1日,日军占领荔波永康乡,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目睹日军的法西斯行径,当地民众十分愤慨,20余名青壮年村民自发联合起来,集中13支火药枪组成自卫队,同时还联络了其他地区的民众参加,将自卫队扩大到40余人。当日军再来抢掠的时候,自卫队队员们全都隐蔽在山谷坳口上,按计划一部分自卫队队员从正面对日军进行阻击,另一部分自卫队队员封锁坳口,还有一部分自卫队队员上到山顶准备擂石。日军一进入包围圈后,四周枪声陡起,擂石纷纷从山顶砸下来,有的日军当场毙命,有的被打伤,其余的惊慌逃跑,不见人影。第二天,日军带着6门迫击炮,调集两个连的兵力再次侵犯,自卫队队员用排枪痛击这股日军,当场击毙日军数名,迫使日军退回永康。

  侵黔日军所到之处,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抗击,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抗敌,使日军在进入黔南后仅10天时间便仓皇逃离,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贵州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来源:中共黔南州委党史研究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
   第08版:党建
人民伟力铸就抗战丰碑
黔南日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06人民伟力铸就抗战丰碑 2025-09-01 2 2025年09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