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友菲) 都匀市紧紧围绕省、州“双招双引”工作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兴匀”战略,创新运用“抓、引、招、联、聚”五字诀工作法,着力打造招才引智“强磁场”,取得阶段性成效。
高位推动“抓”。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双招双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人才+项目+产业”协同推进机制,出台《都匀市“双招双引”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成立都匀市“六大提升行动”指挥部并完善组织架构,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轻纺用工补贴办法、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等“一揽子”政策,在技能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建立组织、人社、发改、工信、投促等部门联动机制,实现“招商信息共享、人才需求共商、项目落地共推”。截至目前,已签约项目46个,新增投资75.58亿元,招引企业创业人才476人、创新人才117人、技能人才155人。
制定计划“引”。以产引才,推动“人才+项目”捆绑落地,围绕轻纺、生态特色食品和新型建材等特色主导产业,编制《都匀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精准对接行业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产业招商+人才引进”模式,成功引进企业高层次创业人才5人、创新人才1人、高技能人才6人。组织选拔9名选手参加贵州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酒体设计、白酒品评、美发、装配钳工、养老护理、黔菜制作、物联网安装调试7个赛项的比拼,获得优胜奖2人,不断营造“强技、竞技、优技”的良好氛围。推行“以才引才”“一事一议”“人才飞地”等柔性引才模式,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目前,已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为都匀市教育领域注入东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创新方式“招”。充分发挥黔南州·都匀市人力资源产业园优势,将其精心打造为人才汇聚的前沿阵地与高能磁场,定期组织省内外企业结合用人需求开展人才招引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65家企业提供5000余个优质职位,涵盖多元领域、匹配不同层级人才需求,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639人。深化实施“5+3”项目化抓落实机制,聚焦重点产业开展“链式招商”,通过整合以商招商、园区招商、蹲点招商等方式,重点围绕小苗仙、顺博等落地企业,招引美仙娇、聚源世家等项目5个。截至目前,正在洽谈的企业项目有33个。通过发送“家乡邀约函”,吸引897名技能人才返乡就业,其中,1名持有三级服装缝纫工及教师上岗证的高技能人才“归巢”支持家乡轻纺企业发展,并与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开展“桥城轻纺技工”培训,目前已培训47期1200余人。
沟通洽谈“联”。搭乘州级“双招双引”招才引智推介活动东风,招商小组积极组织推荐企业赴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引智工作,认真梳理中职院校、医院、企业等与长三角地区有关单位开展合作情况,并通过“以才荐才”等方式积极邀请优秀人才参加推介活动。巧借东西部协作、友好城市协作契机主动作为,选派专业团队前往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就“校院合作”进行洽谈。截至目前,引进外地技能人才155人,其中,结合家政类培训、技能培训基地电工实训以及轻纺行业师资紧缺的需求,以柔性引才方式引进6名高技能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做优环境“聚”。落实都匀市重大项目建设“5+3”工作机制,整合政务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等各类资源,为招商项目和引进人才提供从项目申报、落地建设到生产经营、生活保障的全流程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同时,在人才政策方面持续深耕发力,一方面加强既有政策的落地生根,让人才切实感受到都匀对人才满满的诚意与贴心关怀,增强人才归属感;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对企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制定,特别是在住房保障、科研经费支持、子女入学、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全方位、立体式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的作用,精心组织“人才日”系列活动6次,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实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