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黎明关:见证黔南各族群众的奋勇反抗

  记者 龙毓虎

  近日,记者踏着初秋的晨露,驱车穿越连绵的翠峦,来到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这里群山环抱、林海苍茫,一座青石垒砌的古老隘口——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黎明关战斗遗址,一片被热血浸染的沃土。关口以内三座大山相连,陡山悬崖下地势凹陷,仅有一条山间小道通行。关如蟹钳,属古战场,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是黔桂交通和政治经济文化重要通道。

  穿过刻有“黎明关”三个大字的隘口,时光仿佛倒流回1944年冬,这里没有了烽火,以及难民的身影,满眼的现代痕迹,唯有一些留下的弹孔,印证当年的战事。当地文史专家指着斑驳的城墙介绍:“这些弹孔至今清晰可辨,见证了八十年前那场气壮山河的阻击战。”1944年11月,日军进犯黔南,中国守军凭借险隘浴血奋战,用生命粉碎了敌军西进的企图,这场战役成为黔南事变中极具战略意义的胜利。

  军民同心,黎明关下首战告捷

  1944年11月24日下午,日军第3师团步兵第34联队2000多人进入荔波境内。25日,日军第34联队强攻天险黎明关。奉命防守的中国军队第97军199师587团一部,与当地瑶族、水族、布依族等各族民众并肩作战,依托有利地形设防阻击。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一天多,成功击退日军多次进攻。日军久攻不克,最终改变战术,逼迫乡民带路,绕小路包抄,国军以防腹背受敌,被迫撤退。这场黎明关阻击战,敌人丢下200余具尸首,成功挫败了日军的锐气,打响了贵州抗日斗争第一枪。

  自发抗敌,民族自卫队显神威

  日军的入侵激起了荔波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多支地方自卫队,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开展灵活的游击战。

  1944年12月4日,在黎明关战斗后不久,荔波县永康乡的瑶族自卫队并未松懈。他们在水扛寨巧妙设伏,对行进中的日军小队发起突袭,毙敌10多人,并缴获了一批宝贵的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4年12月8日,在洞塘乡,由瑶族、布依族青年组成的20多人自卫队,在洞阿地区凭借有利地势,勇敢地围攻了一小队日军,当场打死打伤敌军数名。惨遭打击的日军随后实施了疯狂的报复,纵火烧毁了洞阿寨5户村民的房屋,其暴行更加坚定了荔波人民抗敌的决心。

  历史意义与精神传承

  荔波军民的抵抗,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全民抗战的一个缩影。这些战斗规模虽不宏大,但意义深远。荔波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何羡坤说,在国难当头之际,荔波各族人民不分彼此,携手共进,共同抵御外侮,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保家卫国的坚固长城。

  近年来,为了纪念荔波军民的抗战功绩,贵州开拍了《瑶山深处》电视剧。《瑶山深处》描写了荔波县瑶族山区人民抗击日寇的故事,展现了荔波瑶族的民族风情,具有地域特色。该剧填补了同类型少数民族抗击日寇历史题材的空白。为了拍摄该电视剧,剧组主创人员将深入荔波黎明关、永康一线抗战旧址、日军屠村灭族旧址石板寨、瑶山村寨等地进行实地采访。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文旅
   第07版:基层
   第08版:民族花环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公安部上线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线索举报平台
图片新闻
8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4.4%
黎明关:见证黔南各族群众的奋勇反抗
含氟尾气治理2万吨每年氟硅酸钠装置环保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告
黔南日报要闻03黎明关:见证黔南各族群众的奋勇反抗 2025-09-12 2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