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民族花环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顺县第四小学
“五个一”绽放民族团结花

  本报讯 (常民宗   何静) 近年来,长顺县第四小学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升好一次旗、读好一本书、上好一堂课、办好一张报、唱好一台戏”为抓手,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的点滴,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绚烂之花。

  升好一次旗,振奋人心启航程。每周一清晨,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国旗护卫队步伐整齐、神情庄重,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低年级的孩子踮起脚尖仰望国旗,高年级的学生肃立行队礼,胸前的红领巾与国旗交相辉映。国旗下的讲话更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悄悄播撒。六年级学生龙天余在国旗下讲述了她与布依族同桌张馨月互帮互助的故事:“我们像她家院子里的两棵果树一样,一棵结桃子,一棵结李子,虽然果子不同,但根扎在同一片土地。”真挚的话语引来热烈掌声,更让民族团结的信念深深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读好一本书,启迪智慧润心灵。学校将“读好一本书”作为传承文化、滋养心灵的重要途径。从晨读到读书节,从班级图书角到图书馆,民族团结主题读物随处可见。《布依族民间故事集》《苗族英雄亚鲁王》《侗族大歌的传说》等书籍以生动插画和精彩内容吸引着孩子们。在校园读书节中,一年级小朋友诵读《三字经》,三年级学生共读《弟子规》,五年级的王睿鑫最爱《民族英雄林则徐》:“各民族英雄共同保卫国家,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与各民族小伙伴团结努力护家园。”阅读不仅让孩子们收获知识,更让他们深刻理解“团结”的含义。

  上好一堂课,传道授业育英才。主题班会是交流民族文化的“小舞台”。在“我们的节日”班会上,苗族学生柏心乐身穿妈妈绣的百褶裙,跳起苗族舞蹈;汉族学生陈雨桐带来奶奶包的粽子,讲述屈原的故事和不同民族的端午习俗,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学校还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开设舞蹈、剪纸、芦笙、书法等社团,不同民族的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剪纸社团创作的“石榴籽”“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作品,装饰在校园楼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科教学中也自然渗透民族团结教育。语文课上,老师通过对比蒙古族马头琴和布依族月琴,引导孩子们理解“不同乐器奏出美妙音乐,不同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文化大花园”。美术课上开展的“民族服饰创意画”比赛,孩子们笔下既有单一民族服饰,也有融合多民族元素的创新设计。每天中午的“午写练字”活动,孩子们安静书写汉字,在一笔一划间增进感情、提升素养。

  办好一张报,传递信息架桥梁。学校每学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板报评比”,手抄报、黑板报等成为孩子们展示才华、传递民族知识的平台。三年级的陈娇娇同学的作品融合了粽子、龙舟和端午歌谣,生动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着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感悟。

  唱好一台戏,娱乐身心展才华。“唱好一台戏”是孩子们展示自我、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学校原创红色戏剧《闪闪的红星》不仅在校内演出,还在2023年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讨会上亮相,获专家高度评价和多家媒体报道。每年“六一”儿童节,孩子们身穿各民族服装,在舞台上唱歌、跳舞、演戏剧,用热情与才华庆祝节日。少年宫成果展上,民族舞蹈、芦笙演奏、书法剪纸等作品琳琅满目,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图为孩子们在书写汉字。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文旅
   第07版:基层
   第08版:民族花环
借“贵州村马”赛事平台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福泉市:让“铸牢”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浸润人心
多彩活动绘就团结画卷 影旅融合点亮文明新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美家园”慰问演出走进瓮安
“五个一”绽放民族团结花
黔南日报民族花环08“五个一”绽放民族团结花 2025-09-12 2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