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景发
滕久寿,字祺之,汉族,1899年出生于贵州省都江县(今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他年少聪慧过人,正直善良。先后进入私塾攻读四书五经、县立新式学堂读书。完成学业后,正值辛亥革命爆发,贵州省各地深受影响。1913年,滕久寿到贵阳报考贵州省立模范中学并被录取。1916年,席卷全国的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相继爆发,他转报考贵州陆军讲武学校。
1919年,轰动全国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滕久寿与同学们组成浩荡的游行队伍从各条街道汇聚来到中心广场,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演讲,声援北京及全国各地,点燃了当地民众的爱国热情。年末,他顺利完成各项科目考试,期满毕业。1920年,滕久寿进入黔军服役,在其同学中,有后来任将领的第94军参谋长郑仲坚、第1军第1师师长邓振铨、黔军第103师师长何知重、远征军82师师长王伯勋、潮梅警备司令部司令何辑五。
滕久寿在军阀混战和大小战斗中显露出他的军事才能,逐渐得到上司的赏识并成为黔军嫡系派军官,任见习排长、排长。在讨桂战争中,孙中山任命黔军为中央直辖军,滕久寿任副连长、连长。又因其军事作战经验丰富,旋即升为营长兼参谋长。1923年,他升为副团长兼参谋长。1925年,王天培兼任贵州军务督办,滕久寿为团长,不久又兼第2师部参谋处长。1926年,王天培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参加北伐,任团参谋长的滕久寿在北伐中离开第10军,随贵州陆军讲武学校校长何应钦南下广州,加入国民革命军并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收复潮汕后,他被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出任军事教官。1927年,潮州分校停办后,滕久寿担任潮州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协助司令何辑五,尽职尽责维护潮汕地区的社会秩序,造福一方。年末又改任第17军(军长曹万顺)第2师(师长邓振铨兼第17军参谋长)参谋长一职。1928年初,滕久寿重返第10军,任第29师上校参谋长。同年3月,第10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北伐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他率部参加北伐。部队从南京出发,一路摧城拔寨,攻无不克。进入山东后,先接替友军攻克峄县,俘虏直鲁联军军长、旅长各一人,后一路北上配合友军作战,直取济南。在驻守济南期间,正值“济南惨案”发生,他目睹了日本关东军对中国军民的残虐暴行,所部官兵无不怒火冲天。他在内心深深埋下了对日本侵略军的仇恨火种。1929年,北伐胜利后,他到南京中央训练总监部,担任炮兵监员。
1930年,滕久寿受到吴淞要塞司令、讲武学校同学邓振铨的邀请及举荐,担任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当他来到上海滩,亲临吴淞口,望向滔滔长江、浩瀚大海,深感到作为祖国东大门的重要战略位置,自己肩负着神圣守土之责任。他“常以精忠报国自励”,“在军截然自异,严取与,耻私斗,唯以死勖所属”,“位日隆,人以为荣,公顾怏怏。闻东事起,常咄咄,益自淬励”。他身为长江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指挥炮台官兵,使用巨炮守卫着国门不受侵犯,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终于显露出来,而上海淞沪一带作为东部沿海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是当时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世界各国列强都把此地视为获取利益的战略中心。此时驻沪日军明显加紧了战前的军事调动,战争的乌云笼罩上海滩。中国驻军也早已预判到日军的军事动向,吴淞要塞司令部及时作出部署,身为参谋长的滕久寿立即制定周密的防御计划呈上级批准,大战一触即发。
1932年1月28日,日军率先向驻守在上海闸北区的十九路军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还击,“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了。2月3日,日本公然违约,命令战舰主动炮击吴淞要塞,面对日军的挑衅行为,炮台上官兵们奉命开炮还击,先后击沉日本海军炮舰1艘、伤3艘,击落敌机1架。2月4日,吴淞口清晨天气严寒,雪雨纷纷。敌人又以军舰20余艘、飞机10余架轰击吴淞炮台。在双方激战的关键时刻,要塞司令邓振铨请辞离开炮台,滕久寿临危受命,指挥督战。他很清楚,面对从海空两面夹击,而且军力和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日军,孤军奋战必然凶多吉少,但是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他不可能有另外的选择,更没有半点退路。滕久寿率领官兵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一次次开炮轰击日军位于江面上的炮舰,终未让敌人靠近炮台阵地。中午时刻,疯狂的日军出动24架飞机,在炮台上空轮番投掷炸弹,江上的敌舰也配合敌机发射炮弹,企图摧毁炮台。经过约两个小时的激战后,吴淞全镇已成为火海,中国军队炮台基本已陷于瘫痪,被炸毁6门大炮,炮台内外到处是一两丈深的炮弹坑。然而,滕久寿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依然率领官兵坚守阵地,奋力指挥发炮还击。不久,一枚弹片击中他的左臂,随身护卫兵要他暂时退避,被滕久寿坚决拒绝。这时他的右腋又被敌弹击中,整个右手被炸断,又一枚炮弹片直接穿透他的胸腹,瞬时他身负重伤,血染军装,弥留之际他发出最后的军令:“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语毕捐躯为国,时年33岁。
滕久寿牺牲后,炮台的炮兵们更加决心还击敌人。在战火中,他们将滕久寿参谋长的遗体用棉絮包裹后,就地掩埋。国民政府追赠吴淞区要塞司令部上校参谋长为少将军衔。滕久寿殉难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亲自写下“血洒淞沪”条幅,以慰英灵,上海《新闻报》《申报》《时事新报》都报道了滕久寿的英勇事迹。1984年7月6日,民政部为滕久寿正式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2007年6月1日出版的《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1931—1945)》中滕久寿位列第一位。2014年9月1日,滕久寿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列第三位、高级将领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