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常才) “十四五”以来,长顺县围绕财政支农政策机制创新、资金投入、项目管理、粮食安全、防止返贫、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助农增收、风险挑战等方面,多措并举强化支农政策落地生根,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财政支农投入体系,通过整合各级财政资源,截至今年6月,累计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农林水支出资金)24.86亿元。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资源配置有力有效。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创新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模式,形成协同高效的运作机制,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2021年以来累计整合涉农资金4.39亿元。
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推动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围绕“1+2+N”主要产业构建全产业链体系,成功创建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抢抓产业政策机遇,精准扶持特色产业。围绕“围农兴工”的发展战略,按照“全域布局、全链发展”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模式,成功创建全国油菜制种大县,并建立国家级区域性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实现2023-2024年度制种油菜收益分红55万元。
积极申报项目资金,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申报项目资金6478万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形成既有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也有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格局。
强化财政金融协同,农业产业风险保障有力。创新“财政+金融+担保”联动模式,紧紧围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布局,因地制宜用好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开展特色农业保险。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99亿元,县财政安排460万元贷款贴息项目,有效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有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协同发展成效明显。积极利用粤黔协作机制,助力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78亿元。2024年广州市黄埔区投入345万元资金,开发710个就业帮扶专岗,帮助低收入群体实现就地就业;投入250万元支持广顺镇四寨村建设产业配套项目,有效解决农产品储存难题,实现错峰销售。
努力实施民生实事,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标,积极筹集资金补齐民生普惠短板,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增强。其中,2024年度,围绕“十件民生实事”共投入资金5.88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和小学13所,完成县人民医院建设和搬迁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5.5万亩,实施4个河道山洪沟等治理,实施第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4个地质灾害点搬迁治理项目,完成县城和广顺殡仪馆改扩建,南部乡镇区域性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出行安全保障得到持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