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安凤 何明珠) 立秋刚过,平塘县者密镇和平村的多年生稻“一种两收”试验田迎来了收获季。这是平塘首次试验种植多年生稻,近日,省、州、县农业技术专家开展现场验收,持续探索提高粮食产量的新途径,为粮食安全筑牢坚实基础。
在试验田里,水稻长势喜人,茎秆粗壮、株叶形态好。村民正在收割稻谷,专家们为试验成效“把脉问诊”。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江学海告诉记者:“它的整齐度、抗倒性、整个苗架的长势都非常好。这个‘一种两收’,如果这个技术用好之后,就能够节约我们的投入和成本。”
验收现场,专家和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水稻种植验收标准,通过收割、脱粒、丈量面积、称重、含水检测等一系列规范流程,对水稻种植密度、有效分蘖数、结实率、实收产量等数据进行现场测定和记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从目前的成效来看,试验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本次水稻‘一种两收’实验,是平塘县首次引进,这次试验的探索将会为全县后续的粮食种植,特别是水稻种植方面奠定一定的试验基础。”平塘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谭德猛说。
多年生稻“一种两收”是指在一季稻成熟之后,保留稻桩,通过合理的管理,使稻桩重新发苗、抽穗、结实的水稻。首季收割后,多年生稻进入“二次生长”关键期,依赖头季稻基础,对秋季温度要求更高,需对再生稻进行精细管理,确保再生季丰产,实现从“一种两收”到“季季丰产”目标。
谭德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双季稻的长势情况,做好田间管理,为试验的成效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试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平塘县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多措并举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多年生稻“一种两收”的试验成果,将为平塘县探索多年生稻“一种两收”耕作制度构建奠定基础,推动全县农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辐射带动全县水稻大面积均衡稳产增产。
图为收割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