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宏 蒋政
近年来,瓮安县瓮水街道新庄社区以“服务”为重心开展治理变革,通过搭建多元服务平台、培育经营性实体,构建起“民生服务拓渠道——集体经济强根基——收益反哺优治理”的闭环链条,既破解了民生难题,又激活了社区发展动能,实现社区与群众的“双向奔赴”。
盘活闲置资源,让空间焕发民生温度
为打破办公阵地机关化的局限,社区通过走访了解居民的多元需求,利用空间重构、功能重组、资源重整等方式,推动200余平方米闲置资产焕发新生,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将8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改造为“一屋两用”的托管中心,聘请了2名专职教师,为6岁至12岁儿童提供课后辅导、兴趣培养、安全看护等一站式服务,让家长告别“辅导焦虑”。居民廖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在社区能安心地写作业,还有老师专门辅导,我们上班都踏实多了。”
此外,社区还联合物业把闲置空间精心打造成老年人文娱活动室,日均服务老人30余人次,老人们在这里下棋、聊天,欢声笑语不断,成了名副其实的“温馨港湾”。将180平方米的闲置办公房租给瑜伽馆,既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健身服务,又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这样的好事谁不开心。”居民赵女士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
创办多元实体,让服务释放经济活力
在盘活闲置资源的基础上,社区进一步拓展服务边界,通过培育多元化经营性实体,让服务产生“经济价值”,推动群众就业更有保障、生活更有质感,实现了民生改善与集体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份工作不仅能让我照顾家里,每月还有稳定收入,腰杆都挺得更直了。”从事家政服务的杨女士话语里满是底气。近年来,社区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型”集体经济,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家政服务”模式成立康洁家政服务公司,吸纳80名社区妇女就业,为周边居民提供家政保洁、母婴护理等多样化服务,成为群众信赖的“生活帮手”;创办瓮安县开有劳务有限公司,整合社区劳动力资源,为黄红缨茶场、鑫玉白茶等茶叶企业提供采茶、管护等劳务服务,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引进瓮安县长盈毛绒玩具厂在盛世彩虹小区落地,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优先吸纳社区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群体,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
为优化居民居住环境,社区组建专业化垃圾清运公司,承接社区及周边13个小区的垃圾清运业务。不仅解决了以往“垃圾乱飞”的环境痛点,年营业额更达20余万元,实现了“环境改善+经济收益”的双重提升。湖山悦府小区居民感慨道:“以前小区门口垃圾常堆积,现在每天都有人来清运,小区环境好多了!”
统筹资金分配,让收益反哺治理需求
“社区赚的钱,一分一厘都得用在群众身上。”新庄社区党组织书记杨吉芬的话,道出了社区集体经济收益反哺民生的初心。自2023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新庄社区将累计创收的24.58万元“民生资金”大多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动力燃料”,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升温。
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社区精准发力破解民生痛点。针对新庄组硬化路面年久失修的问题,投入2万元专项资金完成全面修复,让居民出行踏上“舒心路”;在惠民小区科学规划并增设98个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的困扰;在新庄组主要道路及公共区域安装25盏节能环保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夜间出行路,让便民服务真正落到实处。在关爱未成年人成长上,社区用心搭建成长乐园。投入2.5万元专项资金,巧妙盘活社区边角场地,精心打造专属未成年人的益智活动空间;投入1.2万元完善社区晚托班设施设备,全方位优化学习环境。在强化治安管理与改善环境卫生上,社区同样下足了功夫。一方面,投入0.4万元专项资金在新庄山塘周边及公路沿线安装监控设备,通过实时监测有效预防各类安全隐患,为社区安全筑起坚实屏障;另一方面,投入0.4万元集中整治污水沟等卫生死角,居民生活更添舒心。
从“社区单向服务”到“群众主动参与”,从“集体经济空壳”到“治理有了底气”,新庄社区用“服务循环链”的创新实践证明,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用市场化思维激活服务价值,就能让社区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实现社区发展与群众幸福的“同频共振”。
图为党员志愿者在社区托管中心同孩子做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