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茜 王月薇 张恒嘉 邓傲
从20岁到50岁,无论是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还是在田间地头、村寨社区躬身力行,她始终致力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植于各族群众心田,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火炬传递给千家万户,将和谐共生的理念镌刻在每个人心间。她,就是中共黔南州委党校民族宗教研究处处长——樊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工作根本上就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樊敏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从北京领奖回到家乡后,樊敏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宣讲工作中,将大会精神及自己在参会时的所见所闻向社区群众进行宣传、宣讲。
“今天听到樊老师的宣讲,心情非常的激动,她把在北京参会的全过程都分享给了我们大家。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榜样,我们要向她学习,在今后工作中,要为社区的民族团结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都匀市广惠街道平桥社区群众徐艳说。
作为一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传播者,在党校的讲台上,樊敏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融入生动的教学案例中,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学员传授党的知识和智慧。她讲授的课程深受欢迎,多次被评为省、州级好课程、精品课,为黔南培养更多优秀的党员干部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工作上,樊敏老师对于我们年轻的教师,在科研上给予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也帮助我们更快地成长,融入到干部培训教育的角色中,在生活中,她对于我们年轻人非常的关心,可以说是我们的领路人。”中共黔南州委党校副教授杨胜平说。
樊敏不仅是一位勤勉的耕耘者,更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学者。30多年来,樊敏将论文写在大地上,通过深入的走访调研,抢救挖掘了大量珍贵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与故事。她还先后出版5部专著,发表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100余篇,其学术成果多次获得省、州社科奖项。同时,她还被命名为黔南州首批干部教育培训名师。通过樊敏名师工作室带动,集体备课、申报课题、加强研讨交流等,团结和带领了本校及都匀市、贵定县、荔波县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在大量的著作和论文中,让樊敏印象深刻的就是《文化的延续:水族文化传承人实录》这本书。该书是2019年樊敏到三都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驻村后,利用驻村工作之余带领一同驻村的同事编著的。水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人是水族文化的代表和传播者。在驻村工作中,她积极投身“双培”“推普兴乡”等工作,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情感相通和心灵相通,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为了进一步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樊敏还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与载体,创新打造了“石榴籽讲坛”和“好花红主题班会”等特色品牌活动,成为了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示范。
30余载春秋,樊敏在其职业生涯中勤勉奉献,于诸多领域绽放光彩。在致力于民族团结与进步的征途中,她荣誉满载。先后被授予和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最美巾帼奋斗者”“五好家庭”“民族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和黔南州“优秀科教人才奖”“好花红文化人才”等荣誉和称号。在未来的日子里,樊敏将继续秉持初心,深耕民族宗教教学和科研,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接下来,我将继续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在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当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此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樊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