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党建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泉市谷龙村
“三治”融合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群众主动参与谷龙河综合治理

  本报讯(鄢光欢)近年来,福泉市道坪镇谷龙村以党建为引领,将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富有实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村民们亲身感受到的变化与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这一治理模式最生动的注脚。

  以自治筑基, 筑牢乡村振兴之根。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示范,带动村民共同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提建议、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定事、村委会具体办事、监督委员会盯落实”的机制,将村里的大事小情摆到台面上公开商量。这一机制打破了以往村民作为“旁观者”的角色定位,使他们真正成为村庄治理的“当家人”。同时,村规民约的修订也更加贴近村民的实际生活。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与村民共同修订了《村规民约》,将禁止乱扔垃圾、维护公共设施、红白喜事简办等写入条文,并用村民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如今,《村规民约》成为村民手中的“口袋书”,遇到矛盾时,大家首先会翻阅村规。

  以法治固本,夯实基层治理之基。谷龙村在法治建设方面也走在前列。村里创新提出“112”治理模式,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为核心,网格员、调解员联动,通过“讲理+讲法”的方式化解矛盾。村民陈叔曾因土地边界问题与邻居发生争执,差点大打出手。经过调解队的耐心调解,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还一起在调解协议书上按下了手印。陈叔事后感叹:“以前遇到矛盾就想着‘谁拳头硬谁有理’,现在才知道,法律才是真正的‘明白账’,调解员既讲法又讲情,让我们心服口服。”今年以来,村里已成功调解土地、邻里纠纷38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此外,法律顾问每月到村坐诊,为村民提供土地纠纷、合同问题等方面的法律咨询。村里还培养了15名“法律明白人”,用方言讲案例、说道理,让普法更加贴心。如今,村民遇到问题不再“靠拳头”,而是主动“找法律”,谷龙村也因此荣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称号。

  以德治铸魂,培育善治文明之源。在德治方面,谷龙村同样善作善成。村里每季度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村寨”评比活动,组织村民互相打分。对于卫生好的家庭,村里会挂红旗、发奖品,而对于卫生较差的家庭,则会上门说教并帮助整改。如今,村民们自觉打扫庭院、清理河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连游客都夸赞“村里比城里还干净”。谷龙村将法律知识、传统美德编成戏词,融入阳戏文化,每年文化节连唱10天,村民们在看戏的过程中学习道理,《反诈骗》《邻里和》等剧目既热闹又长知识,十一届文化节办下来,阳戏成为村里的“法治宣传队”,乡风也越来越淳朴。

  如今的谷龙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未来,谷龙村将继续以“三治”融合为动力,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为打造更富活力、更具魅力的富民强村不断夯实基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生态
   第07版:党建
   第08版:基层
“5+”组合拳巩固“两个覆盖”攻坚成效
“近”享家门口的便利生活
全链条待遇保障 让村干部鼓足干劲挑大梁
强基赋能育青苗 跟岗锻炼促成长
“三治”融合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黔南日报党建07“三治”融合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2025-09-15 2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