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都匀市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强化党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发挥组织带动、书记带领、党员带头的“三带”作用,坚持“四步走”助力强村富民提质效,奋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
建强基层组织固本
排队抓尾激活力。全面推动“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通过调研摸排、集中分析、综合研判等方式评定先进村党组织10个、识别后进村党组织11个,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整创提升方案,聚焦短板差距,坚持靶向整顿,在抓尾整软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建强、全面过硬。
多措并举储后备。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储备机制,注重将青年党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村社摸排”相结合方式,按照比例要求发现储备村级后备力量793人,采取集中轮训、结对帮带、跟岗锻炼等方式,帮助村级后备力量提升能力、积累经验。
培训跟岗促提升。督促村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依托市委党校、乡镇党校、新时代大讲堂等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推动村干部业务培训全覆盖,选派12名村干部到东部发达地区、州内县外学习锻炼,组织各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观摩学习,全面提升村干部能力水平。
发展集体经济强村
组织引领促发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头雁”作用,积极找资源、引项目,用好部门支持政策和帮扶单位资源,建立“产业项目+村党组织+农户”发展模式,通过组织引领、项目下沉和特色产业带动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10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3641.67万元,有5个村共分红333.51万元。
整合资源提效益。依托产业发展、农机服务、农旅结合、培训服务等带动方式,梳理下沉项目29个、涉及资金2844.8万元至村集体组织。同时,聚焦校舍、门面、房屋、地块等农村低效闲置资产,建立“一案一策”盘活方案,全面盘活处置闲置低效项目资产14个,通过盘活项目发挥效益,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政策支持强动力。全面推行村集体经济股权明晰和运行监管机制,指导村集体厘清各类股权,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分配方式,明确村集体经济收益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按不高于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的21%用于村干部奖励,充分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和干事创业热情。
完善利益联结富民
发展产业带动。依托资源优势,构建以都匀毛尖茶、高粱为主导产业,蔬菜、生猪、中药材等为特色的“2+N”梯次农业产业体系,以做强、做优、做精为目标,加强乡镇联合发展,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优势产品,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增益,共带动14843户39052人增收致富。
项目建设带动。采取辐射带动、合作发展、产业奖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户参与帮扶项目实施、务工、管护,扩大项目帮扶带动渠道,实现应带尽带、应联尽联。今年以来,实施项目120个,其中产业项目58个,实施产业到户产业项目12个,覆盖18986户次,实现户均增收1216.16元。
惠民政策带动。认真落实惠农惠民各项政策,按照应补尽补、应兑尽兑原则足额发放耕地地力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惠农补贴,全力推进农业保险政策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共落实各项惠民政策59项,按时序进度累计发放各项补贴资金2.29亿元,惠及41万余人。
创新治理方式善治
健全组织共管。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抓手,按照“便于管理、服务和自治”原则,设网格党支部174个,组寨党小组266个,组建寨(组、社)管委682个,推选党员、联户长、乡贤寨老等担任委员,累计走访群众15058人次,干群协商村寨事务531次,解决村内事务368件。
完善机制共治。坚持“三治融合”,引导各村结合实际将治理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环境卫生管护等内容写入寨(组)规民约,规范群众日常行为,并组织发动群众通过积分制、红黄榜、常评比等方式,提升民事民议、民事民管的民主自治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人居环境共建。聚焦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重点任务,组织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净化村寨环境,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户厕所31548户,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100%。同时,引导群众利用村寨现有资源,就地取材植入民族文化、新风文明等内容制定寨训199条、家训1806户,着力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
(来 源 : 都匀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