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瑶
近年来,独山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力量融合、资源融合、实践融合,逐步做优做细做实服务、治理、建设“三大文章”,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多方力量融合共治,做优社区服务文章
大力弘扬和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按照黔南州《关于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要求提升“双报到”工作成效的九条措施》要求,积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把手”带头到结对联系社区开展服务活动,立足社区实际深入开展宣传宣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党的理论政策热在基层、深入群众,并帮助社区解决停车位少、飞线充电、邻里纠纷等问题,切实带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截至目前,全县446名领导干部到结对社区或居住地社区开展宣传宣讲318余次。64名党委(党组)书记带头下沉到结对联系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社区解决居民就业难、社区活动场所少等问题48余件。
此外,聚合攻坚力量,推动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社区报到,积极参加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居民议事会等,与居民共商共议。依托社区居民信息库和社区微信群,结合社区实际分类设置服务内容,提供服务岗位,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单位党员接单的“三单式”服务模式,确保更优服务下沉社区。截至目前,全县2812名党员干部到社区认领完成群众“微心愿”2645个。
各类资源融合共享,做细社区治理文章
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做优“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目标,聚焦促推城市面貌再提升,对标对表补短清单,逐项优化补齐社区基础设施,改善背街小巷、老旧小区脏乱差的突出问题。结合“一老一小”需求多元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社区范围内的养老、托幼、医疗、休闲娱乐设施等生活便民服务,联合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对接实际需求,为一老一小提供多样化服务,开设了社区食堂、爽爽银发课堂、社区“儿童之家”等,着力打造一老一小“幸福圈”。
聚焦促推城市服务再优化,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增设便民疏导点和定点摊位,着力解决商贩占道经营问题,让城市管理更显文明、更有温度。截至目前,已在全县新增11个便民疏导点、75个摊位点位。
文明实践融合共建,做实社区建设文章
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结合深入推进“双报到”工作,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乡风文明等内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宣讲作用,推动政策进社区、进楼栋。
组建文艺表演队伍,依托“学雷锋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送文化进社区”等实践活动,通过花灯表演、体育赛事等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引导,提高居民文明素质。聚焦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微公益随手拍”实践活动,在宣传平台开设专栏,鼓励和推动干部和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双向奔赴、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