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邦和 石昆明) “大家现在看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通过主动反射面系统来汇聚电磁波信号……”在瞭望台上,讲解员小张正为游客细致讲解“中国天眼”的工作原理。游客们认真聆听,不时报以掌声,现场洋溢着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
为帮助游客更深入理解“中国天眼”的科学价值及建设背后的故事,中国天眼景区推出公益讲解服务,内容涵盖“中国天眼”的建设历程、工作原理与观测成果等,切实回应了广大游客“看得懂景观,读不懂科学”的实际需求。
“以前来只能远远看一眼‘中国天眼’,对它的了解只停留在‘大’的层面。”来自贵阳的张先生表示,这次带孩子前来,不仅了解了“中国天眼”如何“捕捉”宇宙信号,还听到建设者克服喀斯特地貌、极端天气等困难的故事。“这样的沉浸式科普比课本更生动,孩子全程专注,还不断提问,觉得特别有意义。”
据中国天眼景区摄影专员石昆明介绍,公益讲解员均经专业培训,不仅科学知识扎实,还擅用生动比喻和细节故事——例如将“中国天眼”比作“地球的千里眼”,以“钢索编织误差不超过1毫米”展现工程精度,使深奥科技变得亲切可感。景区还根据游客反馈,持续优化讲解内容,增加“近期观测重点”“科学与生活联系”等内容,进一步拉近游客与科学的距离。
“公益讲解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一种情感连接,希望游客感受到中国科技的力量和景区服务的温度。”中国天眼景区经营管理部客服组负责人黄祖菁说。该服务是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举措之一,自推出以来,游客满意度从92%提升至98%,不少游客在留言簿上留下了“讲解专业又暖心”“深感天眼不易,更为祖国自豪”等评价。
来自湖南长沙的王女士在听完讲解后仍意犹未尽,继续向讲解员请教,得到耐心解答后,她还获荐前往天文科普馆继续参观。“这一趟不仅亲眼见到‘大国重器’,还学到这么多知识,真正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一定会推荐朋友都来体验!”王女士高兴地说。
平塘县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益讲解服务的推出,旨在让更多游客深入了解“中国天眼”,强化景区的科普教育功能。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表示,公益讲解极大丰富了游览体验,使人受益匪浅。它已成为中国天眼景区一道独特的“服务风景线”——让短暂的参观化为深度的科学启蒙,更让人们在仰望“国之重器”时,读懂其背后沉甸甸的奋斗故事与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