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
群山环抱间,硬化路宽敞平坦、乡间庭院干净整洁,门前百花齐放、屋后绿树成行,便民设施健全完善……行走在惠水县芦山镇硐口村的乡间小道上,放眼望去,一幅幅村风融融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这段时间我们村变化很大,以前天黑了只能串串门,现在还可以跳跳广场舞,而且各家的房前屋后也干净了不少,河里的垃圾也不见了,大家住着更舒心了。”惠水县芦山镇硐口村村民卢大叔高兴地说。昔日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脏乱、重点工作落后的“后进村”摇身一变成了宜居宜业的“后劲村”。
硐口村的实践,是惠水县芦山镇“排队抓尾”建强基层党组织的生动注脚。今年来,惠水县芦山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023年底,惠水县芦山镇聚焦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深化运用“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强基固本,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逐一分析研判,对症开方,扎实推进“排队抓尾”工作。
也就是在那时,硐口村因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班子队伍较为涣散、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成了芦山镇的“后进村”。
“要‘逆袭’!变‘后进’为‘后劲’!”“排队抓尾”工作开展后,“后进村”这么想,也这么干。
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由党政班子带队的镇级调研组与村干部围坐在一起,对存在的问题深剖根源,查摆短板弱项,“量身定做”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对标对表、督促指导、严抓落实,力促后进党组织整顿提升到位。
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是硐口村破题的首要举措。村党组织书记朱以治“请来”意愿强、素质好的朱元震担任村主任助理。“刚毕业的时候,朱支书就找到我,希望我能为家乡建设奉献青春力量,这也与我的想法一致。”朱元震说,虽然工作繁杂,但是能看到家乡在村“两委”的带动下逐渐变好,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选是第一步,如何提质量、促实干才是关键。惠水县芦山镇制定村党组织力量提升计划,实行镇干部下派机制,增派镇级下沉力量,不断充实村级干部队伍;重点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内容,分批分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跟岗锻炼、委托培养等培育活动,全面提升“头雁”综合实力。
同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惠水县芦山镇加大项目倾斜力度,依托村容村貌提升建设项目,补齐“后进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移风易俗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以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移风易俗为切入点,强化‘三带’作用,积极动员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集资集智集物集力,以古法造纸遗址打造为核心,完善乡村旅游配套相关设施,以人居环境‘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硬环境’。”村党支部书记朱以治介绍。
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原本是“后进村”的硐口村,实现了“颜值”和“内涵”的有效提升,变成了“后劲村”。
“今年以来,村里不光环境越变越好,乡邻间也和气了,每个节假日村里还会组织活动,让我们有了新的娱乐方式。”说到村里如今的变化,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硐口村的蜕变只是惠水县芦山镇持续深化“排队抓尾”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惠水县芦山镇通过精准识别、分类排队,对17个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体检,评选出2个先进、2个后进以及13个潜力党组织,找准差距、对症下药、靶向治疗,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在持续整改向好,不断夯实推进芦山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
接下来,惠水县芦山镇将继续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处理好基层党组织“好与差”“强与弱”“先与后”三对关系,以“一村一整改方案”“一问题一对策”精准开具整顿“药方”,持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上出实招、谋实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