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都:16.8万亩稻田“机收+测产”双保障亩产稳增
  机械收割

  金秋水稻迎来丰收

  本报讯(三都县融媒体中心   周忠能   余胜   刘嫣嫣)   当下,三都自治县16.8万亩水稻迎来丰收季。当地干部群众紧紧抓住晴好天气,迅速调集精干力量与大型机械,同步开展测产和抢收工作,全力确保颗粒归仓。

  近日,在三都自治县中和镇独寨村的水稻田里,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农技和统计人员正专注地对刚收割入袋的稻谷进行称重测产。

  “测了两块地,这块是我们人工种植的,这块是我们机插的,品种是一样,通过测产,我们人工种植的水稻,今年是五百八十八公斤每亩,我们机插的是六百九十公斤每亩,我们去年人工种植的单产是五百五十公斤,今年的测产来看,能够增长6.9%。”三都自治县统计局普查中心工作人员谭崇波说。

  当天,三都自治县周覃镇水东村万亩大坝同样热闹非凡。金黄的稻穗铺满了整个坝区,空气中到处飘散着水稻的清香。然而,近期的雨水天气却给群众抢收带来了难题。

  “今年雨水比较多,水田里的水放不干,按照过去收割方式无法进行稻谷收割。”三都自治县周覃镇水东村村民韦柳说。

  面对这一困境,当地积极行动,从广西、河南、河北等地调集先进的大型水稻收割设备入场作业抢收。先进设备的引入,为抢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这个收割机是履带式的,在干、湿田里面都可以收稻谷,不拖也不吊运,我一天工作量2-30亩左右,要在这边收差不多二十天,目前收了将近有一百亩左右,还要干到这个月底。”广西农机手梁剑诚说。

  今年,零零后农户韦现金接管了父辈的务农工作,种植了5亩水稻。年轻人既要种田又要忙于其他事务,大胆引进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管理精力。

  “今年我们家这块地收了十六袋,请了机器,花了半个小时就收完了,去年我们家这块地人工收割只收割了十五袋,但是要花费两天才能收割完。”三都自治县周覃镇水东村村民韦现金说。

  三都自治县于2025年被列入全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之一。依托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当地在水稻钵苗、肥料、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予以补助。同时,抓实优选良种、培育壮苗、机械化应用、病虫防控、防灾减灾等环节,创建水稻高产示范田3.1万亩,辐射带动全县16.8万亩水稻单产提升。

  “今年我们从水稻品种的选择,到播苗育秧、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以及肥水管理,我们能够确保群众技术掌握到位,确保群众增产增收。”三都县农技站高级农艺师杨忠热说。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副刊
   第07版:金融
   第08版:基层
“精准施训”助推“高效办成一件事”
都匀制造“链”动东南亚
好家风滋养幸福花 手足情共富乡邻亲
三都:16.8万亩稻田“机收+测产”双保障亩产稳增
抵塘村——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叙事
黔南日报要闻02三都:16.8万亩稻田“机收+测产”双保障亩产稳增 2025-09-25 2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